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3篇】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世界各大洲和国家的海陆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地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海洋与陆地的重要性,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提问,引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与讨论:讲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地调查与观察: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海滩或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让他们亲自感受海洋和陆地的不同特点。
4. 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5. 拓展延伸: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海陆分布的了解和认识。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答导入问题,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反思:
本节课设计以实地调查和观察为主要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和陆地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可能无法亲自参与实地调查,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提供更多的实例和图片,让他们能够形象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另外,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让他们了解海洋和陆地的重要性,并明白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的必要性。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和故事进行引导,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境保护开始。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提供更多形象的例子和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七年级地理《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并形成记忆。
(二)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综合外部现象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名称和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神奇的奶牛
教师:这是什么动物啊 ?学生:奶牛。
教师:同学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奶牛,我觉得这头奶牛依靠其神奇的外表绝对有资格被评为国际农业形象大使的称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头奶牛身上的花纹与众不同,俨然一个七大洲的轮廓图。那么同学们知道七大洲名称分别是什么吗 ? 他们又有怎样的位置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七大洲。
探究新知
七大洲
教师:同学们知道都有哪七个大洲吗?请同学们翻到14页,找出七大洲的名称。
找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回答。
教师:各大洲面积大小不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怎么记最容易 ? 口诀如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过渡:熟悉了七大洲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同学们读图看一看七大洲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 ? 有哪些特殊的纬线通过?
活动:男女对抗赛 ( 看男生和女生谁答的题多)
1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2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西半球
的大洲。3 .赤道横穿过哪几个洲的大陆 ?
4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5 .说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
6 .跨经度最广的是那一大洲 ?
7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南面分别是哪几个大洲?
教师:知道了七大洲的名字,面积和分布,世界已在同学们的心中,接着我们来看看它们长什么样子,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看各大洲的轮廓像什么?能否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世界轮廓简图。
板图:世界轮廓简图
活动:一笔画世界:打开地理图册11 页,找到:一笔画“世界”小活动,按照图册上画的箭头,试着画出一幅简单的世界地图。 ( 优秀作品展示 )教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把七大洲的名称填入黑板的图中,其他同学填在你的地图中。
过渡: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洲和洲之间是藕断丝连的,那么靠什么来分开这些大洲的呢 ?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
大洲的分界线,并简单介绍分界线。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 乌—乌—大—土 ( 哭 ) 亚欧被分开后难过得呜呜大哭。 )过渡:了解了七大洲,现在我们做些小活动,考察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活动:选出七位同学,手持卡片面向全体老师和同学合作站出大洲正确的方位和距离关系,并简要概述各个大洲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写。教材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中心认识世界,使学生自然而然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这部分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也将对今后学习世界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及区域地理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下面是我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接受程度及自己讲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如下反思:
本课从知识点来看,难度并不大,而且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知识已在小学或各种媒体中有所了解,所以,我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和已有的知识,锻炼学生自学与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会系统的去学新知识。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辅助于地球仪和挂图,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课堂练习,给大部分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让老师和学生达到很好的互动,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并掌握”。
通过课本上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去获取知识,明白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告诉他们要学以致用。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发言都特别积极踊跃,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比较差,空间概念不强,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正确的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