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精彩4篇】

《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渔家傲》的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渔家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课文《渔家傲》的复印件;

2.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渔家傲》是谁写的吗?你们对渔家的印象是什么?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来源。

Step 3:课文理解(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诗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个人表达(10分钟)

学生个别发言,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6:诗歌创作(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渔家傲》相似主题的诗歌,并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诗。学生可以选择续写《渔家傲》的故事,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与渔家相关的诗歌。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概括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渔家傲》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渔家傲》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2.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课文《渔家傲》的复印件;

2.课堂讨论和创作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渔家傲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渔家傲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是怎样的?

Step 2:课文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诗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4:创作活动(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渔家傲》相似主题的诗歌,并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诗。学生可以选择续写《渔家傲》的故事,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与渔家相关的诗歌。

Step 5:分享和点评(15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全班,并进行互相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创作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概括课文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并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技巧。

《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范仲淹,背诵并默写本词。

  2、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

  3、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整体感知:

  1、渔家傲,词牌名,属小令,分上下阕。本词是一首边塞词。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3、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

  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细读品味:

  1、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1)、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

  (2)、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2)、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3)、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的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怀的抒写,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渔家傲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忧国,孤独愁苦。

《渔家傲》欧阳修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

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

  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听录音,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

  塞下()连角起()千嶂里()浊酒()燕然()未勒()羌管()人不寐()

  三、课文分析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

  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镜头1:

  镜头2:

  镜头3:

  ……

  五、写作训练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六、相关链接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又如何认为?

  3、两首词中你喜欢那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词。

  2、改写渔家傲、秋思上片内容。

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变色龙》教材理解【精彩3篇】

一.写作背景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
教学资料2017-03-02
语文课文《变色龙》教材理解【精彩3篇】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小象》说课稿(实用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可爱的小象》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
教学资料2016-03-05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小象》说课稿(实用3篇)

《最美的花束》课后教学反思【精选3篇】

《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诗歌形式,但诗歌涉及种族的平等与尊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
教学资料2011-09-08
《最美的花束》课后教学反思【精选3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最新3篇】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6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趵突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
教学资料2013-09-07
趵突泉教学设计【最新3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推荐3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材分析】这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少...
教学资料2014-07-07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推荐3篇)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推荐3篇】

在教学时,由现实生活中生物入侵的事例导入,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
教学资料2017-02-07
八年级语文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