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角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关系、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初中学生的《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2. 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2. 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方法,并且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 角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角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角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

2.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和分类。并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先进行简单的练习,再提供一些复杂的角度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角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设计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并求解。

四、教学评价:

1.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练习的结果,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角的定义和分类。

2. 角的度量方法:观察学生在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时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 角的应用: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延伸:

1. 角的度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简要介绍角的度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角的度量与平面几何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如平行线的判定、相交角的性质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角的度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立几何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初中学生的《角的度量》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角的定义,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2. 掌握使用量角器和直尺度量角的方法,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2. 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使用量角器和直尺进行角的度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度量角的方法。

3. 角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角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

2.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和分类。并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使用量角器和直尺进行角的度量。先进行简单的练习,再提供一些复杂的角度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角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设计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并求解。

四、教学评价:

1. 角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练习的结果,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角的定义和分类。

2. 角的度量方法:观察学生在使用量角器和直尺进行角的度量时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 角的应用: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延伸:

1. 角的度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简要介绍角的度量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角的度量与平面几何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如平行线的判定、相交角的性质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教学目标】

  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教学准备】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 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

  (2)交流比较方法

  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 角、肘部所形成的角。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

  【点评】

  对于一名优秀教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包括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这里所说的基本目标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教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标,多是教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能力而设计的目标。

  从王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我们能够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熟练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十分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如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六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

  练一练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相关文章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经典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
教学资料2011-02-08
小学课文《乌塔》教学设计(经典5篇)

生物《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优选3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12月13日至15日,我校进行了每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大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我执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涛的说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
教学资料2019-08-07
生物《生物入侵者》教学反思(优选3篇)

《有趣的磁铁》教学实录【推荐3篇】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
教学资料2017-08-05
《有趣的磁铁》教学实录【推荐3篇】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历史教学反思【推荐3篇】

虽然广大师生对中考考查能力持肯定态度,但学生的实际学科能力并不乐观。受概括能力不高的局限,不能系统、准确地概括出所要求的内容,导致建立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的分析、评价、说明、比较、论证等不能得出正确科学的...
教学资料2015-05-03
学生概括能力的分析历史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经典6篇)

霸裁髟暗幕倜鹗亲婀幕飞喜豢晒懒康乃鹗В彩鞘澜缥幕飞喜豢晒懒康乃鹗А!毕旅媸怯镂拿孕”嗍占淼奈迥昙队镂脑裁髟暗幕倜鸾萄杓疲队亩敛慰肌! ∥迥昙队镂脑裁髟暗幕倜鸾萄杓...
教学资料2012-03-07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经典6篇)

小学语文《五彩池》教学实录(推荐3篇)

师:同学们再次见到林老师,高兴吗?(互相问好)师:同学们,我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当我来到四川,就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尤其是那美丽的五彩池,今天,就请大家去领略一番五彩池的美丽,好吗?请同学们齐读课...
教学资料2014-03-04
小学语文《五彩池》教学实录(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