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桂花雨》教学设计【实用4篇】
五年级《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桂花雨》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小诗。
教学重点:
1. 理解《桂花雨》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手写的《桂花雨》古诗。
2. 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朗读和欣赏。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桂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桂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朗读与理解(10分钟)
1. 老师朗读《桂花雨》这首古诗,然后让学生一起读一遍。
2. 老师解释诗中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3:表演与欣赏(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
2.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演诗歌,可以加入动作、声音等元素。
3.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Step 4:创作小诗(15分钟)
1.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桂花的感受,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可以参考《桂花雨》这首古诗的写法和韵律,但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或分享自己的小诗。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小诗,并进行集体总结和展示。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桂花雨》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小诗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中。
五年级《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桂花雨》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性写作。
3.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评价,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桂花雨》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进行创作性写作。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手写的《桂花雨》古诗。
2. 桂花的图片或实物。
3. 音频或视频资源,用于朗读和欣赏。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桂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桂花的香气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朗读与理解(10分钟)
1. 老师朗读《桂花雨》这首古诗,然后让学生一起读一遍。
2. 老师解释诗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3:欣赏与评价(15分钟)
1. 老师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桂花雨》朗读或表演。
2. 学生评价不同版本的朗读或表演,讨论不同版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4:创作性写作(15分钟)
1.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桂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创作性写作。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描写桂花的短文或写一首与桂花相关的诗歌。
3. 学生可以参考《桂花雨》这首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但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感受。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集体总结和展示。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桂花雨》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中。
五年级《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五年级《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四
【说教材内容】
《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说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
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
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7、桂花雨)
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2、提问:
哪个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着出示大屏幕。
⑴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⑵在师的引导下说出作者从迫不及待到高兴,妈妈从沉着到赶紧这一情感的变化,从而进入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⑶让学生演读“摇桂花”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乐。
3、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⑴东西是自己的好。
⑵月是故乡明:
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读、多背)
五、展示学生成果
(背诵)
六、总结全文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学板书】
7、桂花雨
香
摇花落
思乡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