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优秀3篇)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背景知识。

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卢沟桥烽火》诗文、背景资料和相关图片。

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情感表达。

Step 2 学习诗文(20分钟)

1. 分发诗文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诗中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Step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中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引导他们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

Step 4 文学欣赏(20分钟)

1. 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朗诵或演唱。

2.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音韵美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卢沟桥烽火》这首诗中的收获。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卢沟桥烽火》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故事。

2.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人物,通过表演展现他们对诗的理解。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诗意。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诗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卢沟桥烽火》诗文、相关注释和解读。

2. 板书工具:用于记录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想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了解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Step 2 学习诗文(20分钟)

1. 分发诗文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诗中的内容。

2. 让学生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Step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Step 4 文学欣赏(20分钟)

1. 分析《卢沟桥烽火》这首诗的音韵美和意境,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

2.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诗的感受和理解,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方式。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卢沟桥烽火》这首诗中的收获。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卢沟桥烽火》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故事。

2. 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取《卢沟桥烽火》中的部分诗句进行朗诵,评选最佳表演。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篇三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热情不高,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这种情况,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因。教学活动一旦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必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乐学环境,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生情、人情、动情、移情。笔者以《卢沟桥烽火》为例具体来谈。

  一、导入新课,在具体情境中生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就应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动。就是要放飞一群“蜻蜓”,也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生发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卢沟桥的烽火》一文再现了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抗日历史,揭露了日寇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的滔天罪行,讴歌我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顽强抗日精神。在导入新课时,我这样设计:

  1.观看卢沟桥图片。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1)播放著名歌唱家殷秀梅的一首歌《松花江上》。

  (2)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补充小结:“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4个多月,中国128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日本本国领土的3.5倍)的锦绣河山和无尽宝藏被断送得干干净净。从那时起,东北三省300多万父老乡亲沦为了亡国奴。然而,这仅仅是日寇狼子野心的一小半部分,大家知道他们真正的'侵略目标吗?”“侵略全中国!”孩子们愤愤回答,“对!侵占全中国,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于是他们又故技重施,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这一段新课的导入,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持定的情境,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升腾起对日寇侵略行径的憎恨,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也被唤起。于是,他们带着憎恨的情感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在自主建构中入情

  学生萌生了探求的欲望后,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感知,让他们在自主构建中披文人情。何为“自主建构”?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自主建构中人情,即是指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主观意志主动地构建知识,在知识建构的

过程中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初步感知作者、文本的情感。《卢沟桥烽火》教学如下:

  1.出示初读要求:

  (1)通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多读几遍。

  (2)运用适当的方法识记生词、理解词义。

  (3)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试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主学习效果。

  (1)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交流生字词学习。

  (2)从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三方面交流脉络梳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在一定意义上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这一环节,学生从生词的学习到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披文以人情。

  三、研读文本,在品词析句中动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学生情感的波澜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如果说学生在初读感知中的自我建构是迈进文本情感的门槛,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人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品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如教学《卢沟桥烽火》2-5小节: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提示: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

  (3)各组选择感受最深的时间段,就所圈画的具体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并读出这种感受。

  2.交流研读感受。

  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生::从“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词语中,我体会我国军民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

  生:从“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而逃”“哭爹喊娘”“猝不及防”“抱头鼠窜”等词,我体会到日军蛮横狼狈。

  3.引导感情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有“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知于文字,受知于心悟,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在读后交流感受,伴着对文本的步步诠释,学生们情感涌动。此时此刻,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抒深切真挚之情,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四、拓展延伸,在实践活动中移情

  拓展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应随课文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应引领学生的情感向课后发展延伸,并产生移情活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训练:

  1.把“卢沟桥事变”经过讲给父母听。

  2.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①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卢沟桥事变”?

  ②他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

  ③从你的调查结果看,这些调查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认识?

  3.收集日军侵华资料,在校内办一个日军侵华罪行资料展。

  这一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也培养了学生用语文的能力。如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生在活动中将课堂上形成的情感体验带到课外活动中,并使之进一步升华。

  至此,本课以“情”为切入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被学习为自学习,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课文,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资料2019-05-02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选6篇】

白鹅教材解读(经典3篇)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
教学资料2015-03-01
白鹅教材解读(经典3篇)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优质3篇】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
教学资料2019-08-08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优质3篇】

荷花之教材分析案例(经典3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这里的“...
教学资料2013-02-01
荷花之教材分析案例(经典3篇)

王蒙善良教学实录(精简3篇)

《善良》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作品,在现代社会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蒙善良教学实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王蒙善良教学实录一、 导入...
教学资料2012-09-02
王蒙善良教学实录(精简3篇)

教学实录备课【优选3篇】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2.会写“少、小”3.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班化特征体现一、创设情境,观察图画,认识事物,自主识字。1、创设情境:2、我们走进...
教学资料2011-01-01
教学实录备课【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