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语文教学反思【精彩6篇】
《枣核》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枣核》是中国现代作家萧红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描写,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教学来深入理解这个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呢?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枣核》是一篇以农村女性为主角的小说,通过对她的内心活动和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她在家庭、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迫。我们可以通过先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作品整体结构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枣核》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中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以枣核为象征物,枣核在故事中代表了什么含义,以及作者通过描写枣核的方式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等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枣核》是一篇优秀的现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展示了作家的独特创作风格和艺术技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方面,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最后,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枣核》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枣核》这个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枣核》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
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枣核》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上完课后,自我感觉思路还较清晰,学习任务也完成了,但总觉得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而本课的教学,我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问题全是我设计的,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是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未得到增强。如何学生自主意识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是我今后要注意的问题。我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虽然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上课很投入,每每有惊人的表达。但是这种情景只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上,而我所期待的,是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过每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可怎样才能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呢?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解开束缚的绳索,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才能创设出我所期待的课堂。
其次,因为本课主题不难理解,我所设计的问题也都较浅显,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授课内容多停留在教参层面,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不多,挖掘深度不够。比如让学生明白语言质朴无华但饱含感情的文章绝不逊色于辞藻华丽的文章。如没有对文章深入地思考,哪会有这样的发现呢?我应该多深入思考文章,力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会发现了,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
教学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是由《我的中国心》导入,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
通过找寻围绕枣核所写事情“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很容易发现“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枣核》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枣核》一文是萧乾先生通过写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生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民族情感的民族。课文比较浅显,学生阅读难度不大,所以我觉得应从语言探究和思维训练两方面入手,力求浅文深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思维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沉入文本的阅读中,我首先播放了音乐《月之故乡》,让学生在深情凄婉的歌声中感受到那种思念家乡的感情,良好情境的创设很快地唤起了学生的共鸣:在品读文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文章,把自己的认识完整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朗读来感悟主人公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落实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文章教学到这儿,似乎已经把全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都已经讲解学习得比较到位全面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应该是很不错的了。可学生究竟有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海外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呢?这么一个又大又比较抽象的情感在基本没有离开父母家庭经历的初二学生身上真能得以落实,实现情感目标的内化吗?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课,它应该有多个目标,是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们称之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都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也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这个头脑搬运向那个头脑,教育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濡染,是有缺憾的!一切生成都应指向于人,都应饱含着生命的气息,人的整个生命的和谐发展是教育教学及课堂生活的最高目的!
《枣核》语文教学反思 篇六
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上了一节《枣核》,回顾整个参与过程,收获颇多。
从定下以《枣核》为课题起,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位为立足文本,构建富有语文味、具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
从最终的实施效果看,我觉得以下几点是较为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的切入
本课在导入新课和感知文本的环节上处理得较为成功。
课文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质量。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溢满感性人文色彩的作品《枣核》理解透彻,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导入本课。当学生朗诵这首诗时,整个课堂顿时进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感性世界 —— 浓浓的思乡情缓缓流淌
出来,学生的情感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由此生成。
二、充分的生成。
本课预设的主问题只有二个:一是揣摩文题,感知文意;二是品读语言,体悟情怀;问题思考空间大,大量的时间 “ 留白 ” 给学生进行阅读体悟和思维碰撞。这样的课堂不再充斥教师多而杂的提问,而是巧妙预设下的充分生成,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在 “ 品读语言,体悟情怀 ” 的教学环节中,有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更有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入手;有学生对极具情味的语句赏析,更有学生对耐人寻味的语句赏析;有学生试着分析修饰词的作用,更有学生试着分析关键词的意义。学生搜寻赏析文章中表现对故土强烈思念之情的词句,课堂成了学生驰骋思维、挖掘发现的 “ 磁场 ” 。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 “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 ,在对文本语言的阅读中,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构建起真实、自我的文本意义。
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
改进措施 :
1 、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 、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3 、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去除浮华,回归本真,深研教材,以生为本,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要义。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不断反思,才能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