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过程应避免过于职业化
毕业生求职过程应避免过于职业化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显得比较生涩,虽然这对面试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一些“轻车熟路”的、所谓的成熟,他们可能更具备竞争力。有些毕业生表现得越来越“职业化”,面对考官,他们开始在言谈举止上“包装”自己,仿佛面试高手,久经沙场。然而,在准备面试时,真的需要把自己演练成“职场老手”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过于“职业化”可能适得其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是他(她)的内在修养,不同类型的人,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习惯,而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也就在面试中通过对应聘者言谈举止的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内在修养、内在气质。
业内人士说,面试能否成功,是在应聘者不经意间被决定的,而且和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很有关系。有经验招聘人员在招收新人时,一眼就能看出应聘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他(她)的气质、个性是否适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而这些内在素质,都会在平常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穿着刚买来或借来的'西装,踌躇满志地走进某公司的面试办公室,在面对考官的时候,他们口若悬河,并不时蹦出一个个连专业人士也不经常使用的“凶悍”词汇,仿佛这样才够成熟、够职业。其实,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招聘单位的人员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没有经验。大学生首先要承认自己本来就经验不足,而不是“装”作有经验,如果一味地学习别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给掩盖了,给面试人员不自然的感觉。
有信心是好但可能过犹不及
有的时候,毕业生们过于“职业”的言谈举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信心来自于你的专业和你的能力,而不是来自你咄咄逼人的言语和过分包装的举止。
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喜欢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甚至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对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当提问更加深入的时候,他们常常又不能自圆其说。
面试时表现出一定的信心是会受到肯定的,但如果一言一行中显得太过自信,就会让人觉得你太过有“攻击性”,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大学毕业生在准备面试言谈举止的时候,有一个准则,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而过分表现,更不要言过其实。言谈举止其实由内在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试前无法准备,特别是对于没有面试经验的毕业生们,适当的“包装”还是需要的。
提前演习但不要弄巧成拙
在接受面试之前进行一定的演练是完全可以或者说是必要的,但面试时的一些细节绝对不是可以预计的,因为每一个用人单位招聘的标准和眼光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做到泰然处之、不慌不乱才能更加接近成功。
在面试的时候,如果没有人通知,即使前面一个人已经面试结束,应聘者也应该在门外耐心等待;如果面试时间到了,进房间之前应先敲门。面试前的握手是一个“重头戏”,因为不少企业把握手作为考察一个应聘者是否专业、自信的依据。如果先前没有太多和别人握手的经验,可以事先练习一下。注意,握手不要有气无力,而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要有“感染力”。
坐姿也有讲究。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二是只坐在椅边。这两种坐法,一个显得太放松,另一个则太紧张,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建议最好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另外,一定要始终保持用眼神交流,从面试开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自己的眼神,对面试人员应全神贯注,目光始终聚焦在面试人员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现出自信及对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