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康德名言警句(经典3篇)
德国哲学家康德名言警句 篇一
康德是德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警句简洁而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康德的两句名言警句:“知识自觉”和“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首先,我们来解读“知识自觉”这句名言警句。康德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感官经验获得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理性和思考来构建的。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的感官刺激来获得真正的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性来达到对真理的追求。这句名言警句提醒我们,要想真正拥有知识,我们需要保持思考和质疑的态度,不要盲从和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解读“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句名言警句。康德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不应该被当作工具或手段来利用,而是应该被当作目的来尊重和对待。这句名言警句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不应该将他人视为自己达成目的的工具,而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同时,这句名言警句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重伦理道德,不要以达成个人目的为前提而忽视他人的权益。
综上所述,康德的名言警句“知识自觉”和“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提醒我们要保持思考和质疑的态度,不盲从和被动地接受他人观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将他人当作工具或手段。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与他人相处。
德国哲学家康德名言警句 篇二
康德是德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言警句简洁而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康德的两句名言警句:“敢于知道”和“人类不是从自己内心的懒惰中得到解放”。
首先,我们来解读“敢于知道”这句名言警句。康德认为,人类应该勇敢追求知识,不应该被恐惧和畏惧所束缚。他主张人类要勇于质疑和探索真理,不要害怕面对未知和困难。这句名言警句提醒我们,要敢于追求知识,要有勇气去面对未知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接下来,我们来解读“人类不是从自己内心的懒惰中得到解放”这句名言警句。康德认为,人类不能依赖于懒惰和消极来获得解放和进步,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和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句名言警句提醒我们,要摆脱自己的惰性和消极态度,要主动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进步。
综上所述,康德的名言警句“敢于知道”和“人类不是从自己内心的懒惰中得到解放”提醒我们要勇敢追求知识,不害怕面对未知和困难,同时也要摆脱自己的惰性和消极态度,要主动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名言警句 篇三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康德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到大家。
康德名言警句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3.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4.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5.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0.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备注: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爱好的工作。)
1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12.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13.活动或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导师.
14.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15.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16.“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17.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18.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9.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0.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康德人物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作为德国唯心论的奠基者,康德虽然写了若干关于政治问题的有趣文章,但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远没有哲学上重要。
康德生于1724 年,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他先后经历了“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当政的初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动乱的,但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平稳而有规律的、学院式的。
1740 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最初,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的哲学,由伍尔夫派传授,可是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却不是莱布尼茨,而是卢梭和休谟。从1746 年起,康德去了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之后又重返哥尼斯堡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1770 年,他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后升任为哥尼斯堡大学校长,此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5 点起床,然后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工作到7 点,晚上10 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换上庄重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同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当地的居民都在他每天下午3 点半散步经过时,来核对钟表。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同时,他还十分健谈,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康德的主要思想
哲学方面
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宗教方面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
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伦理学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天文学方面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政治构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历史学上
1784年,康德写成了《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地推进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并成为后来许多更为周详的历史哲学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