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语文教案设计(通用3篇)
古诗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
古诗语文教案设计是指针对古诗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在古诗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古诗文本,设计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进行古诗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技巧。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分析古诗的内涵和意境。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背诵和朗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古诗的美感和韵律。
除了理解和欣赏古诗,古诗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古诗的修辞手法和韵律格律,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借鉴古诗的表现手法,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古诗语文教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选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古诗,让学生通过古诗了解历史的变迁;在音乐课上,可以选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表演形式感受古诗的美感。
总之,古诗语文教案设计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通过古诗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古诗语文教案设计 篇二
古诗语文教案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古诗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设计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在古诗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古诗文本,设计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在进行古诗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进行教学,让学生逐句解读,分析古诗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把握古诗的内涵和美感。
其次,在古诗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背诵和朗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古诗的美感和韵律,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古诗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古诗的修辞手法和韵律格律,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借鉴古诗的表现手法,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总之,古诗语文教案设计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通过古诗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古诗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古诗三首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
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