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的教案【精彩6篇】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一

标题: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2. 掌握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

教学重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3. 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分析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地图、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能与地理环境、人口迁移等因素有关。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包括早期文明的兴起、农业革命、城市化、文字的发明等。

2. 重点讲解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

1. 列举一些古代文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古代文明对科技、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起源、发展、主要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文章,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了解更多的古代文明信息;

2. 鼓励学生进行图书阅读,拓宽对古代文明的了解;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古代文明为主题进行创作,如绘制古代文明的地图、制作古代文明的模型等。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二

标题:古代帝国的兴亡与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

2. 掌握古代帝国的兴盛时期与衰落时期的主要特点;

3. 了解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教学重点:

1. 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

2. 古代帝国的兴盛时期与衰落时期的主要特点;

3. 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教学难点:

1. 分析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

2. 理解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地图、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帝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帝国,并与他们探讨帝国的兴亡原因。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古代帝国的兴盛时期与衰落时期的主要特点,如古埃及帝国、古罗马帝国、古印度帝国等。

2. 解释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包括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外族入侵等。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

1. 列举一些古代帝国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兴盛时期与衰落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思考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如古罗马帝国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古印度帝国对东南亚文明的影响等。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帝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兴盛时期与衰落时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文化交流与影响,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古代帝国的兴亡原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了解更多的古代帝国信息;

2. 鼓励学生进行图书阅读,拓宽对古代帝国的了解;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古代帝国为主题进行创作,如编写古代帝国的历史剧本、制作古代帝国的展板等。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三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历史故事会、历史剧,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六、教学进度安排

  1.具体时间安排以学校大事安排表为准。

  2.课时数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

  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导入新课。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 篇六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

  2.能力培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重难点

  1.重点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 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鼓励商人开矿

  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

  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朝政府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小树叶》(优选6篇)

中班音乐《小树叶》1中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会唱歌》活动目标:1、使幼儿通过想象、创编出多种用身体唱歌的方式。2、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体验用身体唱歌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案大全2011-05-08
中班音乐《小树叶》(优选6篇)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3篇)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对这个成语的解释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面是...
教案大全2019-07-01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3篇)

高三英语总复习教案5篇【精选3篇】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教案大全2017-02-05
高三英语总复习教案5篇【精选3篇】

《乡下人家》四年级语文课件范文(优选6篇)

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下人家》四年级语文课件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乡下人家》四年级语文课件范文1...
教案大全2018-09-01
《乡下人家》四年级语文课件范文(优选6篇)

《交通与数学》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
教案大全2017-03-02
《交通与数学》教案(优秀3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优选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目标】  学习用比喻...
教案大全2017-06-02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