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优选3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2.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装饰特点。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装饰特点。
2.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
中国建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承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2.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包括山墙、梁柱、屋顶等。山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起到了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梁柱是建筑的骨架,承担了建筑物的重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性特征,多采用独特的瓦片和斗拱结构。
3.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主要包括彩绘、雕刻和砖雕等。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方式,多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图案和图像。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多以石材为材料,雕刻出各种动物、花卉和人物形象。砖雕则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独特之处,通过将砖块雕刻成各种形状,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与讨论
通过讲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征,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
2.实地考察与观摩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学PPT: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基本构造和装饰特点等内容。
2.实地考察场所:选择附近的传统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
七、教学延伸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传统建筑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传统建筑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摩,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目标】
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色*,培养对民族建筑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学会对古建筑的审美,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学习用比喻与比较、举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培养快速阅读,准确捕捉并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概括并表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能做有个性*的阅读评价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概括表述
1、【导入】
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一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请结合闽南古建筑的特色*,说说你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初步印象。
2、【初读】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像这样的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首先概括指出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从地域和历史(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其影响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一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板书】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影响深远——民族文化瑰宝
3、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试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一层次】(1-2段)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建筑自下而上——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建筑群落组成
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
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
有“户外的空间”
【第二层次】(第3-5段)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中国建筑的整体结构方法
“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力学原理——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一样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下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作解释——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装饰作用(最显著特征之一)。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第三层次】(第6至9段)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屋顶四面坡——屋角翘一起——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作比较:与其他建筑体系比较——翘一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中国建筑的着色*特征
使用颜色*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
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中国建筑装饰部件
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中国建筑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4、作者在具体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各方面特征之后,还有打大段的文字,试概括这些文字的内容。
【第二部分】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
又可以“有多样性*的创作”——“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建筑的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
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二、探究品味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启发】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启发】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启发】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可译性*——即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三拓展迁移、培养能力
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格。写一篇短文,介绍你熟悉的一幢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