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精选6篇)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一

引言:

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质点的运动规律和受力分析等知识点。本教案将为高一学生带来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的学习,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解题方法。

一、概念讲解:

1. 平抛运动的定义: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斜向上抛出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抛物线轨迹运动的现象。

2. 相关术语解释:

- 初速度(v0):物体从斜向上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 初速度分解:将初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 飞行时间(T):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过的时间。

- 最大高度(H):物体达到的抛物线轨迹的最高点高度。

- 落地点(X):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

二、运动规律:

1. 水平方向运动规律:

-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速度恒定。

- 水平方向位移(X)等于初速度(v0)乘以飞行时间(T)。

2. 竖直方向运动规律:

-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

- 物体在最高点的竖直速度为零。

-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Y)等于初速度(v0)乘以飞行时间(T)再减去重力加速度(g)乘以飞行时间(T)的平方的一半。

三、公式推导:

1. 初速度分解:

- 水平方向初速度(v0x)= v0 * cosθ

- 竖直方向初速度(v0y)= v0 * sinθ

2. 飞行时间(T):

- T = 2 * v0y / g

3. 最大高度(H):

- H = v0y2 / (2 * g)

4. 落地点(X):

- X = v0x * T = (v0 * cosθ) * (2 * v0y / g)

四、实例分析:

以一个角度为45°、初速度为10 m/s的物体为例,求解其飞行时间、最大高度和落地点。

1. 飞行时间(T):

- T = 2 * v0y / g

- T = 2 * 10 * sin45° / 9.8 ≈ 1.44 s

2. 最大高度(H):

- H = v0y2 / (2 * g)

- H = (10 * sin45°)2 / (2 * 9.8) ≈ 2.55 m

3. 落地点(X):

- X = v0x * T

- X = (10 * cos45°) * 1.44 ≈ 10.2 m

五、问题解答:

1. 当初速度和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哪个角度的物体的最大高度最大?

2. 当初速度相同、角度不同的情况下,哪个角度的物体的飞行时间最长?

3. 如何求解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位移?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基本公式和相关概念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平抛运动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二

引言: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质点的运动规律和受力分析等知识点。本教案将为高一学生带来平抛运动的扩展内容,包括平抛运动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抛运动的应用领域和解题思路。

一、平抛运动的应用:

1. 投掷运动:平抛运动是投掷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投掷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平抛运动,如投掷物体、投篮、掷铁饼等。

2. 抛体运动问题:平抛运动可以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轨迹的最大高度和落地点的计算,以及抛体运动的时间、速度和位移等问题。

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抛体运动问题的分析:首先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确定物体的初速度、角度和重力加速度等已知条件,然后利用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2. 实例分析:

假设有一个足球运动员以30 m/s的速度和60°的角度将足球踢出,求解足球的飞行时间、最大高度和落地点。

1. 飞行时间(T):

- T = 2 * v0y / g

- T = 2 * 30 * sin60° / 9.8 ≈ 3.07 s

2. 最大高度(H):

- H = v0y2 / (2 * g)

- H = (30 * sin60°)2 / (2 * 9.8) ≈ 22.6 m

3. 落地点(X):

- X = v0x * T

- X = (30 * cos60°) * 3.07 ≈ 88.7 m

三、问题解答:

1. 如何利用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除了竖直方向的重力作用,平抛运动还受到哪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3. 平抛运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对平抛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例分析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抛运动的应用和解题技巧。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拓展学生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和应用。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惯性的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问题设计]

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请阅读课本中的“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

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要点提炼]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__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三、惯性与质量

[问题设计]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

[要点提炼]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与力无关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的表现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延伸思考]

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

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四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六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

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相关文章

《出塞》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塞》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
教案大全2012-04-02
《出塞》教案(实用6篇)

最新鲁迅《社戏》教案【优质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8最新鲁迅《社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鲁迅《社戏》教案...
教案大全2019-08-09
最新鲁迅《社戏》教案【优质3篇】

高二语文《面朝大海穿暖花开》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理解诗人...
教案大全2015-05-08
高二语文《面朝大海穿暖花开》教案【精选3篇】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精简3篇)

短僖跋壬?肥窍执?难Ъ衣逞赣?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  学习目标...
教案大全2015-08-05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精简3篇)

《师说》教案设计参考及课后练习(推荐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
教案大全2011-03-03
《师说》教案设计参考及课后练习(推荐3篇)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咏鹅》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咏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音版小学二年...
教案大全2014-06-02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咏鹅》教案【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