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实用3篇)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
主题:《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及其不同的性格特点;
2.分析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等;
3.通过阅读文本和讨论,深入了解这些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4.探讨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兴趣。
2.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整体了解。
3.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4.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片段,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女性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和影响,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6.展示与总结: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老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来介绍小说的背景和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
3.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片段,深入了解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二
主题:写景描写的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景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2.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手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写景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2.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手法;
3.通过阅读文本和讨论,深入了解写景描写的艺术;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景描写的练习。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写景描写的兴趣。
2.介绍写景描写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3.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手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者的描写技巧。
4.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片段,让他们感受写景描写的艺术魅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于写景描写的理解和欣赏,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6.写景描写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景描写的练习,并相互交流和评价。
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美丽的风景,引起学生对写景描写的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来介绍写景描写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不同的描写手法。
3.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片段,感受写景描写的艺术魅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对于写景描写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和写景描写练习,评价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写景描写。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三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1
《台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
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_________(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2
《卖油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并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能联系实际,学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故事情节。
2.难点: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学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明确: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接下来教师引导:“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有一个人不以为意,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知人论世,走近作者。(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播放PPT补充)
明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2.熟悉课文,指导朗读。
首先,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其次,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然后,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接下来,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最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3.疏通课文大意。(结合注释,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文意,并请同学发言,学生间相互评价翻译,教师订正。接着,让学生复述故事,并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思考问题并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为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
(1)“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2)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3)“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思考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明确:卖油翁知晓的是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4.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小组讨论)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采用详略得当的手法叙事,重点突出。
(四)巩固提高
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使我们学习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布置: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3
《雨的四季》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达阅读感悟;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诵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3.通过诵读、批注,体会作者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能够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学习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技巧;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反复诵读,使学生对文章的文辞美、画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
2.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诵读理解之后,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进行批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说到“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说“雨”是天使的眼泪,是文人墨客的宠儿。古人写下了很多关于雨的诗歌,春雨温柔润物无声,杜甫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千古名句;夏雨热烈动人心魄,苏轼写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传世佳作……雨在古人笔下被写得如此多情,这般美丽,那在当代诗人的眼中,它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领略“雨”的魅力。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春雨润物图、夏雨临湖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雨”的多情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雨”和大自然的认知兴趣,同时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课前预习的作者情况,教师补充。
刘湛秋(1935—2014),当代诗人,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和情绪,被誉为“抒情诗”。他兼创散文、报告文学及小说,也是的翻译家、评论家,曾任《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写在春天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便于对文章的学习。
(三)初步感知,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第1至3自然段,并提出听读要求,思考春雨和夏雨都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雨”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醒学生关注老师朗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同时听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文本营造的画面之美。)
2.学生“圈点批注”春雨和夏雨部分。首先圈点出体现春雨、夏雨特点的语句和关键词汇;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发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阅读体会,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文段。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找重点语句、抓关键词语、关注修辞”三方面入手。从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入手,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朗读,带给学生最直观的听读感受,对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圈点批注”文本,并深情诵读,既是对文本的理性认识,又是对作者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诵读品析,合作探究。
文章情感充沛真挚,作者对“秋雨”、“冬雨”的情感又是如何展现的呢?作者笔下情感充沛的语句又应该如何诵读出来呢?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圈点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
1.圈点批注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圈点体现秋雨、冬雨特点的语句和词汇;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发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阅读体会,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2.对比诵读文章第一、六、七自然段,思考作者对“雨”的人称变化用意何在?与其他文段相比较,作者的抒情方式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人称由第三人称“她”转变为第二人称“你”,情感抒发更为直接、强烈。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赞美,对生命、活力的赞颂。)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分析文本,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抒情方式的转变,以及不同抒情方式的不同表达效果,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归纳总结
刘湛秋先生是当代的学者、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的这篇散文也可以算是“文中有画,文中有情”。
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从诵读入手,通过不断的朗读,对文本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感知文中“雨”的不同形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接着要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关注关键字词、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品析文本,同时写下阅读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颂和热爱。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内容,总结读书方法,做到一课一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品味、圈点批注自读课本《我的四季》第6页《夏天的旋律》一文,分析不同节气里自然景色的不同特点,分析文章修辞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情感。
2.从《夏天的旋律》中选三五句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一些批注,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是在教学过程中组建生成的,将师生课堂共同探讨后的重点和知识点分列出来。突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雨的四季
刘湛秋
“雨”特点 情感 圈点批注法
春:美丽、娇媚
夏:热烈、粗犷 热爱 抓关键词语:形象、色彩、动感
秋:端庄、深沉 赞颂 关注修辞:比喻、拟人
冬:自然、宁静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4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5
《孙权劝学》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七、课堂小结
八、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