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精彩6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一

标题:光的传播和反射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光,但你知道光是如何传播和反射的吗?本节课将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一、知识点讲解:

1. 光的传播:

a.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b.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

a. 光线遇到光滑的面时,会发生反射。

b.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 = r。

二、实验演示:

1. 实验一:光的传播

a. 准备一束激光器,将其打开,观察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b. 向激光束中放入透明玻璃板,观察光束在玻璃板中传播的情况。

2. 实验二:光的反射

a. 准备一面光滑的镜子,将其放在桌子上。

b. 用激光笔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三、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传播是直线传播?为什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练习:

1. 给学生出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让他们分析其中涉及到光的传播和反射的情况。

2. 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了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二

标题:声音的传播和音量的调节

引言: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但你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和音量是如何调节的吗?本节课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音量的调节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一、知识点讲解:

1. 声音的传播:

a.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的震动来传播。

b. 声音的传播是波动传播,遵循波动传播的原理。

2. 音量的调节:

a. 音量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b. 音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声源的振动幅度实现。

二、实验演示:

1.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

a. 准备一个敲击鼓的实验装置,观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b. 向鼓面以不同力度敲击,观察声音的强度变化。

2. 实验二:音量的调节

a. 准备一个扬声器,通过调节扬声器的音量按钮,观察声音的大小变化。

三、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传播和音量的调节的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是机械波?为什么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四、应用练习:

1. 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音量的声音,让他们分辨声音的大小。

2. 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传播和音量的调节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了对声音的传播和音量调节规律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

1.电流的成因:

1.电流方向的规定:

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

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

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

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

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

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

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

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    μA.

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

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

2.探究活动:

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

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a.电流表的用途

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

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4.学生探究: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练习使用电流表

5.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

(五)、师生共同小结:

(六)、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

二、说教法

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教学后记:

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获奖教案【经典6篇】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用感情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获奖教案,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藤野先生获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品析体现先生...
教案大全2019-07-06
藤野先生获奖教案【经典6篇】

雨霖铃教案(精选3篇)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难点)(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教案大全2018-07-06
雨霖铃教案(精选3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6篇)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纪念发生的重大国家灾难而设立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全国公祭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来阅读。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的1937年12月13...
教案大全2018-01-05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6篇)

《母亲的纯净水》优秀教学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3 有...
教案大全2017-02-09
《母亲的纯净水》优秀教学教案及反思(精选3篇)

幼儿舞蹈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舞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舞蹈教案 篇1  舞蹈课程...
教案大全2012-01-08
幼儿舞蹈教案【优选6篇】

《扬州慢》优质教学设计(优质3篇)

原文: 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教案大全2012-08-07
《扬州慢》优质教学设计(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