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教案(推荐6篇)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一

《我的母亲》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敬爱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老舍成功地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父母,尊重他们的付出。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的母亲》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理解文中对母爱的描述和表达;

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4. 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提高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中对母爱的描述和表达;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对母爱的深刻描写;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母亲和孩子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我的母亲》,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作者对母亲有哪些感情?他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他如何描述母爱的伟大和独特之处?

3.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朗读和讨论:学生们轮流朗读文中的片段,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如: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你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母亲,与老舍的《我的母亲》进行对比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等,表达对母爱的情感和感激之情。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二

《我的母亲》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也是他对自己母亲的感人回忆和深深思念之情的表达。这篇散文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父母,尊重他们的付出。

在这篇散文中,老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和种种细节。他用平实而真实的语言,将母亲的形象塑造得鲜活而立体。他描述了母亲的外貌和举止,她的慈祥和善良,以及她对儿子的爱和关心。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伟大,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和牺牲。

同时,老舍还通过一些细节和情节,展示了母亲的智慧和坚强。在散文中,母亲总是以智慧和力量给予作者支持和鼓励,她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指导着儿子的成长。而当作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母亲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给他力量和勇气。

通过这篇散文,老舍不仅仅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更是在呼吁人们珍惜父母,尊重他们的付出。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独特之处,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份爱,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我的母亲》这篇散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提高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独特之处,从而珍惜和尊重父母的付出。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延伸中,可以结合其他文学作品,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通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

  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1913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为了自己的二女儿留下的四滴眼泪。下面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母亲为儿女所留下的“四滴眼泪”。

  为哥哥留下的眼泪——3自然段

  我升学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毕业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23岁时未被母亲的愿望时留下的眼泪——14自然段

  思考这些眼泪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出——“五四的母爱”的主题。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在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5、重点分析13自然段

  母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的、伟大的。课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第13自然段。现在同学们迅速度以下课文13自然段,看一下这一段讲了几件事情。同学们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讲这一段分成几个小的层次。

  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A、母亲筹款送我上学——“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

  B、母亲送二姐出嫁——细节描写。

  C、母亲送儿子返校——母亲的心理变化——“笑了”“愣住了”“叹出一口气来”“给我一把花生”“走吧,小子。”

  6、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介绍作者,讲读课文)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2、准备课堂习作联系,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用日记或书信的方式,写一篇小文描述一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三、教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的故事吗?

  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但用血汗培养孩子、而且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坚韧的毅力呢?

  解题:

  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2、解题:

  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结合问题:文章记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教育”?

  欣赏课文:

  (一)、文章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

  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二)、读完全文,同学们有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老舍怀念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同学们告诉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母亲的?

  课文主要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写母亲的,一是写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另一个写母亲与儿女们之间内敛而深厚的感情。那么,现在,我们先来看母亲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这些品质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1、母亲的优秀品质: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A、“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B、“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C、“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2)热情好客。

  A、“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B、“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3)乐于助人。

  A、“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4)软而硬、善良而坚强的性格。

  软:

  A、对待姑母----“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B、对待外人-----“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C、对待侄子-----“一声不响”,搬桌、凳,送肥母鸡。

  硬:

  A、搜家时,母亲保护儿女。

  B、北平变乱,“心横起来”、“不慌不忙”、“她的泪在心中流”。

  2、母亲对儿女的感情:作者还从母亲对儿女的感情这一方面来写母亲,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的呢?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1)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2)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3)这些细节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哪些方面?(神态和语言)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这一笑、一愣、一叹(板书)。请同学们反复地朗读这小节,仔细体会这一笑、一愣、一叹所蕴涵的情感,然后在六人小组内共同讨论、探究。

  (4)小组代表回答,师补充,并板书。

  细节描写:一笑、一愣、一叹(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

  示例分析:“她愣住了”写出了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的神态,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笑了”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态。“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了母亲不舍得让儿子走,但又明白事理,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表现出对儿子体谅及对他工作的支持。

  (5)那么,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子女的感情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爱子情深)。

  (6)其实,在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中也有运用这种细节描写手法的。比如,我们刚学完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还记得有哪些细节描写吗?写到母亲过来看望孩子时,有这么一句“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就将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十分感人,一个慈母的形象立刻突显出来。那么我们想想,细节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7)生讨论后,师归纳。(幻灯片展示: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反展。4.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8)师小结:所以,我们要想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就要善于观察生活,从中提炼出真实、生动的细节,加以细腻描绘,就会起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者还从母亲对儿女的感情这一方面来写母亲,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的呢?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说说作者在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

  A、“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B、“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暧。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C、“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他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孙’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看不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从这两个方面,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光辉而感人的母亲形象。同学们总结一下作者所塑造的这个母亲形象是怎样的。

  塑造了一个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有着软而硬,善良而坚强的,对儿女们默默倾注其一生的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正是这样一位母亲,尽管“母亲并不识字”,却是伟大艺术家老舍“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老舍的是“生命的教育”。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在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布置作业

  你们还记得这些歌词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母亲是如此地爱我们,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的:

  1、字词。

  2、人物形象。

  3、分几个部分。

  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本文都做了很好的预习。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

  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1、分别请学生读胡适先生的简介与最后一段。

  2、从文中可以看出,有的是母亲对作者刻意的教育,有的却是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胡适一步步成长起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投影):温和、宽容、忍让、善良、刚烈……

  3、我们再换个角度审视母亲,母亲还是一位不容易的人。文章中有一句直接体现母亲的不容易?痛苦。痛苦体现在何处?

  (1)寡妇、后母。

  (2)胡适大哥赌钱欠钱,除夕在债主的吵骂声中度过有6、7次。

  (3)两位媳妇喜欢摆脸色(最下流的事)。

  (4)流言蜚语对母亲人格的中伤。

  4、我们再换个角度,大家能不能从文章中挖掘胡适先生的精神品质。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提醒学生本文是怎样的语言风格?)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平和,未见一点矫揉造作、辞藻华丽之感,感情却极显真挚。(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段自由朗读,体会质朴语言所带来的真挚的感情。)

  谦逊、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谦谦君子的风度。这样的品格是谁影响的?而这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结果,更能衬托其母亲的伟大。

  5、文章结构安排: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何这样安排?(机动板块,如果来不及,可以做课后思考作业。)

  (1)这篇课文节选自胡适先生四十岁时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四十自述》,传主实际是作者本人,作者写母亲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就写了较多的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3)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写自己在母亲影响下的进步相呼应。

  6、回头看看同学们的问题有没解决完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先生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以上便是这节课我想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最后让我们集体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胡适先生对母爱的感激与怀念。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相关文章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彩3篇】

网络安全始于心,安全网络践于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网络与中学生的关系;2、情感目标:辩证看待网络,正确认识...
教案大全2014-05-04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彩3篇】

七年级《我的“长生果”》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我的“长生果”》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教案大全2016-03-09
七年级《我的“长生果”》教案【精选6篇】

《一分钟》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附教后反思【实用3篇】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词语,能正确地读准字音,特别强调“哈欠”的“欠”读轻声,“丁零零”的“零”读第一声以及前后鼻音的正确与到位。并会给生字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
教案大全2012-03-07
《一分钟》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附教后反思【实用3篇】

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3篇】

一、谈话导入 1.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说说你都了解哪些? 2.欣赏中国神话故事图片集,说出故事的名字。(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
教案大全2014-05-03
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3篇】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蜀道难》教案(优秀3篇)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全诗共二百九十四字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蜀道难》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导语设计】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中有这样几句:...
教案大全2014-07-04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蜀道难》教案(优秀3篇)

中学生优秀体育教案【实用3篇】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发展走、投等基本动作技能,锻炼上肢肌肉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敏性。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培养敢于挑战、公平竞争的精神。 游戏准备 粘球衣20套、单...
教案大全2012-05-09
中学生优秀体育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