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3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自然奥秘——昆虫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2. 学习观察和记录昆虫外形、特征和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1. 昆虫观察盒、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 昆虫标本、图片或实物等教学资料。
3. 纸张、铅笔、彩色笔等记录工具。
4. 课堂展示和分享的板书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的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昆虫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昆虫的一些有趣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昆虫(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昆虫观察盒和一些昆虫标本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和行为,并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更仔细的观察。
3. 记录观察结果(15分钟)
指导学生使用纸张、铅笔和彩色笔等记录工具,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昆虫的特征和行为。鼓励学生用图画、文字和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4.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记录方式。教师可在板书或幻灯片上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昆虫观察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昆虫的新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创意手工艺品制作——废物再利用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学习废物再利用的概念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观念。
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种废物材料,如纸张、塑料瓶、废旧衣物等。
2. 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3. 课堂展示和分享的板书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 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废物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废物再利用的思考,并与学生分享废物再利用的好处和意义。
2. 创意设计(10分钟)
引导学生以废物材料为基础,设计一个创意手工艺品的构思。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将废物材料转变为有用的物品。
3. 制作手工艺品(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使用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将废物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制作出自己设计的手工艺品。
4. 分享和展示(10分钟)
每个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设计构思和制作过程。教师可在板书或幻灯片上展示学生的手工艺品,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废物再利用的体会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环保和资源节约的认识和观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并鼓励他们将废物再利用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研究,了解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探究影响纸“站”稳的因素,了解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稳定性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对比实验中养成学生观察与倾听的习惯。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次活动通过三次由浅入深的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实验的操作步骤,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用实验法、比较法等科学的方法求证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拴鱼线的纸、大小相同的纸、高度不同的纸、重量不同的纸、底面积不同的纸、风扇。
学生准备:剪刀、格尺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确定主题
教师从一个小游戏导入本课。由一张拴着鱼线的纸“站”在桌面上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学生对纸的兴趣。然后,用一张普通的纸重复实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引入课题——《让纸“站”起来》。
2、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1)让纸“站”起来
揭示课题之后,首先教师提出让纸“站”起来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活动,想尽一切办法让纸“站”在桌面上。教师将比较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讲台上,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一张平面的纸,是怎么站起来的?”从而得到“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可以让纸‘站’起来。”这一方法。
(2)让纸“站”得更稳
①纸“
站”得更稳与形状有关教师根据前一个实验内容提出难度更高的要求——“看谁想到的方法能让纸‘站’得更稳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先在组内进行第一轮选拔,然后每组推荐一个作品在全班展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作品站得更稳?为什么?”此时,学生提出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猜测,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之后,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并在不断的致疑和完善中,总结出实验步骤。各组派一个代表按照实验步骤,对推荐上来的作品加以验证,并得到结论——纸“站”得更稳与形状有关。
②纸“站”得更稳与高度、重量、底面积有关
学生猜测“纸‘站’得更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总结归纳成三个因素,分别是高度、重量、底面积。各组选择一个研究内容,用上一个环节的方法加以验证。各组演示验证过程,并揭示结论——让纸“站”稳的因素有形状、重量、高度、底面积。
③在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让纸“站”稳的四个因素,联想到生活中的其它物品。教师首先讲述自己遇到一个问题。“前不久我刚刚搬家,为了装饰房间,买了一个漂亮的花瓶,还有一些富贵竹。谁知,我把竹子插到花瓶里的时候,花瓶总是东倒西歪的站不住。”学生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其它物品,请学生观察“这些物品通过改变什么因素达到稳定的目的?”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五、活动延伸
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形状、高度、重量、底面积这四个方面不但是影响纸“站”稳的因素,而且也影响着其它物品的稳定性。通过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达到更稳定的目的,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