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优秀6篇)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索灯光的奥秘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灯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灯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

3. 培养学生对灯光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灯光的传播方式;

2. 灯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

1. 灯光的传播方式的理解;

2. 灯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讲台上放置一束手电筒,一面镜子,一根直杆;

2. 准备一些小球、小盒子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一束手电筒向学生的眼睛照射,让学生感受光的传播;

2.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光的传播方式

a. 让学生拿起手电筒,照射到不同物体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式;

b.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光的传播方式。

2. 实验二:光的反射规律

a. 将一面镜子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围绕镜子进行实验;

b. 让学生发现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c. 学生用直杆和镜子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规律。

三、归纳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线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

四、拓展应用(15分钟)

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光的实验;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结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习题;

2. 回家观察家中的灯光,并写下观察心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灯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些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不同光源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3. 培养学生对灯光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不同光源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教学难点:

1. 不同光源的特点的理解;

2. 不同光源的使用方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讲台上放置几种不同的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2.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灯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灯光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种类的灯光?

二、探究(20分钟)

1.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灯光,感受和描述灯光的特点;

2. 教师介绍不同光源的特点和使用方式,并给出实例图片进行说明。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探究该场景中灯光的应用;

2.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灯光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3.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四、归纳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问题:不同光源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有哪些?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同种类的灯光?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延伸(15分钟)

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灯光产品,进行调查研究;

2. 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该灯光产品的调研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习题;

2. 回家观察家中的灯光,并写下观察心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灯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了不同光源的特点和使用方式。通过实地观察和调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在实践应用环节有些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时间进行实践探究。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灯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练习缩写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朗读训练,能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小有有能熟练地掌握生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想: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于灯光的特殊感情,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我们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灯“。你都见过什么灯?假设没有灯,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你们喜欢电灯吗?

  作者也象大家一样喜欢电灯,尤其是夜幕降临以后,照耀着天安门的千万盏灯火,因为沉浸在这灯的海洋中,内心会感到光明和温暖。此外,作者喜欢灯,还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深藏了一个感人至深、和灯光有关的故事。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回到故事的发源地——1947年初秋的豫皖苏平原。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段?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五、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一)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

  (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

  (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二)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

  (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魆魆的围墙,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3、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板书设计

  “多好啊” 引起回忆

  灯光 回忆往事

  回到眼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3、指名读第一段。

  4、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5、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6、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二、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

  (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三、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练习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缩写第二段。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 “多好啊” 憧憬未来

  英勇献身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 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学习本课生字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

  2. 《灯光》引起了作者一件什么事的回忆?

  3. 课文几次写到灯光?是怎样写的?

  [点评:这篇课文以课题灯光为线索,可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边读边思考,使他们很快明确了文章的思路,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为具体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有力的铺垫。]

  二、 围绕灯光,深切领悟;引导想象,丰富内容

  1. 在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时,赋予灯光以感情色彩。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了灯光强烈的感情色彩,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让学生理解这灯光起到两层意义:①以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触动作者往事的回忆;②从动人的往事中对比广场灯光让学生思考:这灯光为什么令我感到光明和温暖?通过朗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漫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这种感情、感觉是有情激发的想象,包含着对人的精神、价值的评赞这光明和温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2. 课文第二大段是作者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件往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中心,这里可围绕灯光这一线索提问,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展开想象,丰富任务的内涵:

  ① 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地注视书上一幅插图?他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对未来憧憬些什么?

  ② 体会郝副营长说的话: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体会多好啊!的含义,深切体会一个革命先辈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3. 在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危急时刻,战士们靠什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郝副营长为什么用火柴点燃了那本心爱的书,他当时怎样想的?他为什么那样做?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4. 理解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当时这样做的想法,这样做了之后的意义,深刻体会郝副营长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立体化、形象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更能感化熏陶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 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 郝副营长的美好愿望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实现?是怎样实现的?

  2. 如果你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及万家灯火时会想到什么?

  启示学生:从此你看到都市的夜景,璀璨的灯光时,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写字的时候会想起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光明、温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靠千千万万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不仅要缅怀先烈,并要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一定刻苦学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点评:第一步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层次,第二步对课文内容深切理解,此时学生已入情入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中心,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体现了教育即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不是空泛的说教。]

  四、 拓展延伸

  搜集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故事,召开踏着先烈足迹的故事会。

  [点评:举一反三,通过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而且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做到正确、流利,画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2、我会读:战地 突击 歼灭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歌颂了 ,说明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四、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课堂作业。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五下七单元《灯光》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相关文章

素描公开课美术课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素描公开课美术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描公开课美术课教...
教案大全2018-07-01
素描公开课美术课教案(精选6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经典3篇】

导语:在做教学设计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欢迎大...
教案大全2015-04-0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经典3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通用6篇】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八年级语文...
教案大全2019-06-06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通用6篇】

初中生主题班会优秀教案【优秀3篇】

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小编?...
教案大全2011-02-03
初中生主题班会优秀教案【优秀3篇】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教案范文(最新3篇)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教案大全2015-02-01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教案范文(最新3篇)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经典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 篇1  教学...
教案大全2014-05-08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