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案(优选3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篇一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深情和思乡之情。《声声慢》是她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声声慢》这首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学习欣赏和朗读《声声慢》;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学习欣赏和朗读《声声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照片和简要介绍她的生平,引起学生对李清照和《声声慢》的兴趣。
2.课文解读
分段解读《声声慢》,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内涵。
3.欣赏和朗读
播放《声声慢》的音频,让学生欣赏和朗读词曲,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讨论和思考
与学生一起讨论《声声慢》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思考词曲的内涵和传达的主题。
5.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与《声声慢》相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6.总结和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学习重点,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李清照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练习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篇二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多情动人,充满了忧伤和思乡之情。《声声慢》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别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声声慢》这首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学习欣赏和朗读《声声慢》;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声声慢》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学习欣赏和朗读《声声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照片和简要介绍她的生平,引起学生对李清照和《声声慢》的兴趣。
2.课文解读
分段解读《声声慢》,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内涵。
3.欣赏和朗读
播放《声声慢》的音频,让学生欣赏和朗读词曲,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讨论和思考
与学生一起讨论《声声慢》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思考词曲的内涵和传达的主题。
5.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与《声声慢》相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6.总结和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和学习重点,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李清照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写作练习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篇三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3、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 黄花象征什么?
(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这三句话直承上文。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搞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憾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五、除了描写景物的词句外,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就让人心不宁,景亦冷,情凄苦,种种情绪弥漫开来。起首三句比较形象,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今天的我们抓住文字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
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师:(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大家最好是半闭着眼去到李清照那个凄凉的感受中。细细体会人世间的悲凉.
六、合作探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请在文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词人形象描绘出来。注意 “愁”的细腻勾画)
七、总结:
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一个女词人,经历了战乱离散,终于因着诗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她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以其特有的女性气息感染着无数后人。让我们记住这位个性鲜明、超越尘俗的女性,记信这位别开生面的独创性作家----李清照。
八、饱含感情的诵读《声声慢》
附 【宋】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地, 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有《漱玉词》。
【注释】
此调原名《胜胜慢》,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因改称《声声慢》。上下阕,九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将息:养息,保养。 谁:何,承上文指花。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得黑:看样才能捱到天黑。 这次地:这光景,这情形。 了得:怎得包含得了。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