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设计(实用3篇)

《说“木叶”》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说“木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导入:

在日语学习中,单词和语法是重要的基础,但口语表达能力同样重要。本课将通过学习和练习日语中一个常用词汇“木叶”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发音“木叶”这个词汇。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表达“木叶”的意思。

3. 学生能够在情景对话中灵活运用“木叶”这个词汇。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所学的关于日语发音的内容。

- 准备一些图片,如树叶、树木等,展示给学生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木叶”。

2. 学习“木叶”这个词汇(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木叶”的写法,并逐字教学发音。

- 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进行口语练习。

- 利用图片和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木叶”的意思。

3. 口语练习(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左右。

- 给每个小组一个情景,如在公园里散步、在学校讨论树木等。

- 要求学生运用“木叶”这个词汇进行对话,尽量使用不同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对话,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4. 拓展活动(10分钟)

- 安排一些有关树木和大自然的游戏和活动,如唱歌、做手工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对“木叶”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学生在口语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木叶”这个词汇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树木和树叶。

评估方法:

1. 口语练习表现评价。

2. 作业评分。

《说“木叶”》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说“木叶”》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导入:

日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还涉及到日本文化的了解。本课将通过学习和探索日语中一个富有文化意义的词汇“木叶”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发音“木叶”这个词汇,并了解其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木叶”这个词汇创作自己的作品,如诗歌、书法等。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创作一份有关“木叶”的作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树木和树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想象。

- 引导学生回答:“你们知道日本有一种非常经典的树叶吗?”

- 引导学生回答:“木叶”。

2. 学习“木叶”这个词汇(15分钟)

- 向学生展示“木叶”的写法,并逐字教学发音。

-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木叶”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在忍者动画《火影忍者》中的重要作用等。

3. 创作活动(3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左右。

- 要求学生以“木叶”为主题,共同创作一份作品,可以是诗歌、书法、绘画等,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作品,引导他们讨论作品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木叶”在他们的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 总结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说“木叶”》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

  二)释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作者介绍

(指生读屏幕上内容)

  四)研读课文

(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

  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2)“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有何质疑?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

  2

、重点研读第

4

5

6

段(全文中心)

  1)读第

4

,探讨以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

  (方法:找文中关键词

句来谈)

  1) 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 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

  (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

  2)读第

6

,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

  3)读第

5

,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

  (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

  (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

  3、读第

7

,作全文小结。

  4、全文思路梳理

,整体把握。

  五)拓展练习。

运用文中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这一观点,学以致用,作连线题。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相关文章

山雨的教案设计【精彩3篇】

导语: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
教案大全2014-03-03
山雨的教案设计【精彩3篇】

《美丽的圆形纹样》的美术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2.通过教学,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
教案大全2019-01-01
《美丽的圆形纹样》的美术教案【优秀3篇】

朱自清《背影》 教学设计【精简3篇】

朱自清《背影》 教学设计 篇一第一篇内容【引言】《背影》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之一,通过对父子情感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背影》的学习,帮助...
教案大全2016-05-06
朱自清《背影》 教学设计【精简3篇】

《哦!冬夜的灯光》教案设计【优选4篇】

《哦!冬夜的灯光》教案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
教案大全2015-05-08
《哦!冬夜的灯光》教案设计【优选4篇】

语文七年级上《山市》教案(通用3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常识。 2、熟读课文,准确解释课文中的时间词、形容词,熟练翻译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顺序,描绘...
教案大全2011-08-08
语文七年级上《山市》教案(通用3篇)

《斜塔上的实验》【精选3篇】

《斜塔上的实验》 篇一斜塔上的实验在意大利的比萨城,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那就是比萨斜塔。这座斜塔因其明显的倾斜而著名,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然而,除了其外观引人...
教案大全2012-01-01
《斜塔上的实验》【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