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上《称象》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一:北京版三上《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千克”、“公斤”、“斤”、“克”等质量单位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的比较。
2.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本《称象》
2. 课件、实物称重器材
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长度单位,引导他们思考“质量单位”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质量单位。
2. 出示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象有多重呢?”“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呢?”
3. 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学习质量单位,并学会用质量单位比较物体的重量。”
Step 2:学习质量单位
1.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不同物体的重量,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称重器材来测量,并介绍常见的质量单位:“千克”、“公斤”、“斤”、“克”。
2. 出示质量单位的符号和读法,帮助学生记忆。
Step 3:比较物体的重量
1. 出示两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哪个物体更重?”“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重量?”
2.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当的质量单位并计算出两个物体的重量。
Step 4: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一组称重器材和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2. 学生通过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Step 5: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和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 激发学生的思考:“质量单位只能用来比较物体的重量吗?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
篇二:北京版三上《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常见的质量单位符号。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常见的质量单位符号。
2.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本《称象》
2. 课件、实物称重器材
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单位”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质量单位。
2. 出示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呢?”“我们平时用到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Step 2:学习质量单位
1.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知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称重器材来测量。
2. 出示质量单位的符号和读法,帮助学生记忆。
Step 3:比较物体的重量
1. 出示两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哪个物体更重?”“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重量?”
2.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当的质量单位并计算出两个物体的重量。
Step 4: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一组称重器材和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2. 学生通过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Step 5: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和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2. 激发学生的思考:“质量单位只能用来比较物体的重量吗?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
北京版三上《称象》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3、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困)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
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
—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
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
曹 操 官 堵 重 杆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读音。)
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
①左右结构:操 堵 杆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
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困)
(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
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 (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P16),说说用法。
(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
(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六、板书
5、称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 划线 象下船 装石头到划线处
(七岁) 称石头
七、反思:
学生通过老师帮助进行语文课的预习方法的训练,通过课题和思考题进行思考,学生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预习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