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教案(优选3篇)
《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理解《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秦国的疆域图和秦王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了解秦国吗?秦王是怎样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背景(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秦国的强大实力。解释秦王的暴虐和人民的苦难,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阅读文本(15分钟)
分发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荆轲的行为是否正确?”等。
4.中心思想和主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确保学生理解和把握。
5.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荆轲、秦王和其他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变化。
6.文学鉴赏(10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荆轲刺秦王》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语言运用、形象描写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7.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阅读其他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拓宽对战国时期的了解。
《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荆轲的画像和秦王的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荆轲和秦王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情节(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讲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包括荆轲的刺杀行动和秦王的死亡。解释故事中的悬疑和紧张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阅读文本(15分钟)
分发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秦王的死亡对秦国有什么影响?”等。
4.中心思想和主题(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荆轲刺秦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确保学生理解和把握。
5.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荆轲、秦王和其他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变化。
6.文学鉴赏(10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荆轲刺秦王》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语言运用、形象描写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7.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阅读其他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拓宽对战国时期的了解。
《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教案 篇三
《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教案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梳理字词,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方面积累文言知识。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贮,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的高潮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
3、互助,合作,交流,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及难点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行刺秦王的行为
课时安排
1课时
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创设苍凉悲慨的教学氛围,并出示幻灯片:)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配乐齐声吟诵这首诗。这音乐和诗,给你什么感觉?猜一猜,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
出示《荆轲刺秦王》(幻灯片)
司马迁先生非常喜欢《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的生动描写,撰写《史记 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著名导演陈凯歌对《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的故事百看不厌,产生了把它搬上银幕的冲动,拍摄电影《荆轲刺秦》。还记得春晚由黄宏沙溢主演的小品《荆轲刺秦》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荆轲刺秦王》最精彩的`部分“易水悲歌”和“廷刺秦王”。
(二)明确学习目标
①梳理字词,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方面积累文言知识。
②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③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三)课前自学探究成果展示
文言知识的梳理与积累使我们要常抓不懈的一项工程,比比看,谁最先通过老师设置的文言知识关?(幻灯片)
第一关:通假字
①秦王还柱而走( )
②卒起不意 ( )
③图穷而匕首见( )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 )
⑤少假借之 ( )
第二关:词类活用
皆白衣冠以送之 前为谢曰 群臣怪之 箕踞以骂曰
慧眼识珠:你还发现文中哪些词类活用现象?
第三关:古今异义
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 ③诸郎中执兵
细心者胜:你还发现文中哪些古今异义词?
第四关: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口头翻译)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见燕使者 () 咸阳宫 使() 毕使于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燕王拜送于庭
对于文本中的字词句式,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深情朗诵,品味揣摩(出示易水送别图片)
1.随着音乐,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九节。
2.全体起立,饱含深情地集体朗诵。
(五)合作,交流,探讨
易水送别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渲染这种氛围?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点拨补充。自然环境描写,人物的衣着,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音乐变化的描摹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全景描写与个人特写相结合,使我们感同身受,犹如身临其境,与主人公同歌同悲同泣。
启发思考: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荆轲?
(六)课本剧表演
来到秦国后,荆轲如何廷刺秦王呢?请表演组同学为我们上演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五分钟课本剧表演)
感谢表演组同学的本色演出。大家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请同学结合对原文本的理解,评价课本剧的表演效果。
课堂采访:荆轲壮士,您为什么要刺杀秦王?(从访谈中,了解学生对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及其精神本质的感知情况)
(七)分角色朗读第13节至18节“廷刺秦王”部分
请用你个性的声音演绎你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八)辩论时间:我有我的观点
1.介绍古人对荆轲及荆轲刺秦王的看法。(幻灯片展示)
非议:苏轼:“始速祸焉” 鲍彪:“轲不足道”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肯定: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为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2.辩论话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传诵荆轲孤身刺秦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秦王嬴政为统一天下而灭六国,成为千古一帝。荆轲、秦王,谁是真正的英雄呢?
如果荆轲刺杀成功,历史将会怎样?
3.台前激情论辩。
4.话题拓展:A你如何看待本·拉登策划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或车臣共和国发生的多起黑寡妇人体炸弹血案?B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我们青年一代应具有什么精神?
作业设计(布置探究课题)
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分析场面及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廷刺秦王”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哪些方面塑造荆轲这一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鉴赏
氛围特点:悲壮,凄怆
1.自然环境描写
2.人物的衣着“白衣冠”
3.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描写
4.对音乐变化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