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最新3篇】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课文《搭石》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搭石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课文《搭石》、图片、小石块、PPT演示。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用图片和简短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搭石》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们是怎么玩的?”
Step 2:阅读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搭石》。
2.师生共同回答问题:“小明为什么要搭石?”“小明一开始搭石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小明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等等。
Step 3:观察实物
1.教师出示一些小石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搭石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分组合作,用小石块进行搭石实践,观察实际搭石的过程。
Step 4:讨论和总结
1.学生展示他们的搭石作品,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2.全班共同讨论:“你们在搭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搭石的技巧和方法。
Step 5:巩固与拓展
1.教师设计搭石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2.学生通过搭石游戏巩固所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搭石过程和结果,进行分享。
Step 6: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小石块搭建其他形状。
2.鼓励学生在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搭石经验。
篇二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 篇二
标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忆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观察细节、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回答问题。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搭石的过程和结果。
4.通过搭石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文《搭石》、图片、小石块、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用图片和简短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搭石》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们觉得搭积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Step 2:阅读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搭石》。
2.师生共同回答问题:“小明为什么要搭石?”“小明一开始搭石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小明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等等。
Step 3:观察实物
1.教师出示一些小石块和彩色纸,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搭石的时候可以使用哪些材料?”
3.学生分组合作,用小石块和彩色纸进行搭石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Step 4:讨论和展示
1.学生展示他们的搭石作品,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2.全班共同讨论:“你们在搭石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Step 5:巩固与拓展
1.教师设计搭石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搭石。
2.学生通过比赛巩固所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Step 6: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小石块和彩色纸进行创意搭石。
2.鼓励学生在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意搭石作品。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 篇三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搭石》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
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教学反思:
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这篇课文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让学生找出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遇到老人走搭石。来体悟,最后试教下来感觉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点水,所以最后还是扎扎实实,在第一课时就上掉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通过这次上课,各位前辈的指导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语文的方法,如: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所以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如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