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文《捞月亮》优秀教案【最新3篇】
小学生课文《捞月亮》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捞月亮》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体味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本中的细节,描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 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文学欣赏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体味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课文《捞月亮》的课本和教师讲解材料。
2. 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任务卡片。
3. 学生的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课文《捞月亮》,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捞月亮?你们想知道怎么捞月亮吗?请听故事,看看作者是如何捞月亮的。
2. 阅读与理解(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然后提问: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捞到月亮的?请大家仔细想想。
3.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
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问题可以包括:小女孩是怎么捞到月亮的?她是怎么设法把月亮放进瓶子里的?她的家人对她的捞月亮的行为是怎么看待的?
4. 小组展示(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评价。
5. 文学欣赏(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意象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描绘和情感表达。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捞月亮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2. 邀请学生到户外观察月亮,并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月亮的样子和情感。
小学生课文《捞月亮》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捞月亮》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体味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本中的细节,描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 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文学欣赏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体味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课文《捞月亮》的课本和教师讲解材料。
2. 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任务卡片。
3. 学生的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课文《捞月亮》,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捞月亮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捞月亮呢?请听故事,看看作者是如何捞月亮的。
2. 阅读与理解(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然后提问:故事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捞到月亮的?请大家仔细想想。
3.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
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问题可以包括:小女孩是怎么捞到月亮的?她是怎么设法把月亮放进瓶子里的?她的家人对她的捞月亮的行为是怎么看待的?
4. 小组展示(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评价。
5. 文学欣赏(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意象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用心描绘和情感表达。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捞月亮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2. 邀请学生到户外观察月亮,并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月亮的样子和情感。
小学生课文《捞月亮》优秀教案 篇三
小学生课文《捞月亮》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
4、猴子的头饰多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
同学们都有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
“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
“咱”是平舌音,读“z n”,不能读翘舌音,或“z ”;
“伸”前鼻韵母,翘舌音;
“碰”是后鼻音。不要读成“p ng”
“喘”读翘舌音“chu n”。不要读成“chu i”。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
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3、学生反复读
记生字。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左右要写紧凑些。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匀称,“亻”和“刂”都比中间部分长,中间部分的下面是“”不是“土”。
脚:中间的“去”高于两旁,“卩”在几乎全字二分之一处起笔。
接:右下的“女”写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能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那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啦”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瓜,后来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