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优秀4篇】
《理想》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指引,它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目标。本教案以《理想》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想的概念,并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了解如何确定个人理想;
3. 学会制定并实现理想的计划;
4. 培养追求理想的毅力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理想的概念;
2. 学会制定并实现理想的计划。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10分钟):
通过展示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和讨论。
2. 理解理想的概念(15分钟):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理想与目标的区别。
3. 确定个人理想(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优势,并根据这些因素确定个人理想。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写下自己的理想。
4. 制定理想的计划(25分钟):
教师介绍制定理想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如设定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制定并分享自己的计划。
5. 实现理想的方法(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现理想的方法,如培养自律、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理想书写和计划制定,评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成功企业或与成功人士进行座谈等。
《理想》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指引,它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目标。本教案以《理想》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想的概念,并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意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了解如何确定个人理想;
3. 学会制定并实现理想的计划;
4. 培养追求理想的毅力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
1. 学会制定并实现理想的计划;
2. 培养追求理想的毅力和坚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10分钟):
通过展示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和讨论。
2. 确定个人理想(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优势,并根据这些因素确定个人理想。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写下自己的理想。
3. 制定理想的计划(25分钟):
教师介绍制定理想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如设定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制定并分享自己的计划。
4. 实现理想的方法(3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现理想的方法,如培养自律、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5. 毅力和坚持(15分钟):
教师讲解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毅力和坚持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理想书写和计划制定,评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成功企业或与成功人士进行座谈等。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理想和计划,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理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板书设计
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分----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 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释词
寂寥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1)理想究竟是什么?
(2)理清文章脉络
(带领学生边读边理清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四、作业:
抄写字词
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8题
第2课时
一、语段赏析: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2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
(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三、质疑和交流:
1、 学生质疑,互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
2、 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1、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0-15。
2、仿写练习:
例句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教学后记
《理想》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二、默读
三、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
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四、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齐读。
五、逐节研讨(1~7)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
六、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二、继续逐节研讨(8~12)
研讨目的、方式,同上一课。
三、小结这次探究诗意的经验
四、朗读全诗
五、语言运用
教师投影或板书。学生两人合作,他说你记,互相评论,并向全班推荐佳句。
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2、一缀连着一。
3、历史的脊梁骨。
4、海天相吻的弧线。
5、可望而不可即。
6、折磨着的心。
7、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8、鬓发早白。
9、洗濯。
10、绝处逢生。
11、被玷污了。
12、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13、碌碌终生。
六、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