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精彩3篇】

《蜡烛》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蜡烛的制作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制作自己的蜡烛。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蜡烛制作所需材料:蜡烛坯料、蜡烛芯、色彩颜料、香精等;

3. 制作蜡烛的工具:容器、温度计、搅拌棒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蜡烛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蜡烛的用途和制作材料。

2. 探究:通过观察实物蜡烛,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外形、颜色、香味等特点。

3. 知识讲解:通过PPT介绍蜡烛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包括蜡烛的熔化、添加色彩和香精、插入蜡烛芯等。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蜡烛坯料和工具,指导学生按照制作过程进行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蜡烛。

5. 制作展示: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展示各组制作的蜡烛,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制作蜡烛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7. 展示成果:将学生制作的蜡烛摆放在教室里,以供展示和点燃。

五、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究:让学生观察点燃的蜡烛,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

2. 拓展活动:让学生设计制作不同形状、颜色和香味的蜡烛,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和用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蜡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操作环节,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蜡烛》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蜡烛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各国蜡烛文化和宗教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国蜡烛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蜡烛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探究:通过观察实物蜡烛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中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3. 知识讲解:通过PPT介绍蜡烛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包括生日蜡烛、宗教仪式中的蜡烛、纪念蜡烛等。

4. 创作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蜡烛文化或宗教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创作一份关于该蜡烛文化或宗教的海报或PPT,表达自己对蜡烛的理解和想象。

5.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海报或PPT,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各种蜡烛文化和宗教中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7.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国家或宗教的蜡烛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写作或口头报告。

五、教学延伸:

1. 跨学科拓展:与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深入研究蜡烛在文化和宗教中的意义。

2. 文化交流:通过与其他学校或国家的学生进行蜡烛文化交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蜡烛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中的象征意义,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通过创作表达,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时,要确保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避免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蜡烛》教案 篇三

《蜡烛》教案

  《蜡烛》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下面是关于《蜡烛》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2、检查预习

  3、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三、研读赏析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3、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

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5、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四.探究主旨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相关文章

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精选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教案大全2015-09-04
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优质6篇)

语文版必修三《巨翅老人》教案【精简3篇】

语文版必修三《巨翅老人》教案 篇一标题:《巨翅老人》:探讨人性与自由的力量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描绘巨翅老人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一、课文分析1. 课文背景介绍:讲...
教案大全2013-02-01
语文版必修三《巨翅老人》教案【精简3篇】

一年级《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推荐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教学活动,根据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 教学内容、教学 步骤、教学 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
教案大全2014-07-09
一年级《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推荐3篇)

热闹的元宵节大班社会教案【优选3篇】

一、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
教案大全2011-01-05
热闹的元宵节大班社会教案【优选3篇】

孟子二章教案【优质3篇】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二、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三、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
教案大全2019-05-02
孟子二章教案【优质3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公开课《剪羊毛》教案(精彩3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中...
教案大全2015-02-02
小学三年级音乐公开课《剪羊毛》教案(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