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新建议》读后感(推荐3篇)
《给教师新建议》读后感 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给教师新建议》的书籍,书中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单向传递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书中提到,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书中提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也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刀切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个性化教育注重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书中介绍了一些个性化教学的方法,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书中提到了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比如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和教学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途径,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阅读《给教师新建议》,我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给教师新建议》读后感 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给教师新建议》的书籍,书中提出了一些有关教学方法和态度的新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是社会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书中提到,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真正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需求,才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教学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书中介绍了一些提高教师沟通能力的方法,比如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应该积极追求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书中介绍了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项目制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等。通过这些创新的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给教师新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给教师新建议》读后感 篇三
《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
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远离平庸,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什么叫绝活,别人不行的我行,别人行的,我比别人还行。
让自己有绝活必须学会做三件事,一是了解自己;二是了解别人;三是了解自己身处的时空。
了解自己。因为每一个人本身就是稀缺的,所以发扬自己长处即可,有时候发现发扬自己,就在给自己增值,老跟在别人后面,越跟越贬值。
了解别人。要知己知彼,别人都在搞的,我未必去搞了,我去做别人没想到的事,或别人也想做却未做成的事。
对时空的把握。把握时空就能把握机遇,把握时空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
“有效教师”就是好教师,我们需要有效教师,而不是“圣人”和“神仙”。
有效教学的教师五种关键行为是:
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的清晰程度如何。
2、多样化教学,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学。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是名师呢?
成为名师首先是要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名师就是让学生花费很低的成本,却取得很大发展的教师。成为名师关键是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在学校里,有三种人不可替代,一是学科教学专家型;二是德育专家;三是课程专家。
学科教学专家。一类是对教学中某一内容的把握与处理极有深度,第二是你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经得起检验。
德育专家。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生长,而且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程专家。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领导者。因为,在大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必须依靠并运营班集体,使之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以促进学业成绩提高。因此,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偶像和领导。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领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领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人性化的教师是温暖的,如同阳光;人性化的教师是灵动的,如同甘露。人性化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这魅力来自于教师的个性;有个性的教师就不再是平庸的教师,因此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能领导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和导师。教师要持续改进和开发教育服务产品,使之品质不断提升。教育服务产品是什么?是学校课程,也就是学校用特制的课程作为服务产品,来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愉悦并促进其发展。课程是精神性产品,凡精神性产品,都有难以测量和评价的特点,如果要评价学校课程,我们先要将课程分成三大要素,一是教师,二是教材,三是教法。先看教师,要看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是否符合以下六个特性:有效,低成本,安全,舒适,及时,文明。再看教材,看教材是否经过了教师加工或深加工,使之更适合于所教的学生,照本宣科显然是不行的,一个教案跑一个年级跑几年也是不行的。最后看教法,所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适合于学生的教法。
善于倾听是教师的品质,意味着平等与尊重,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会给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一定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倾诉;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也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一定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碎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裹的合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无论是师范院校招收学生,还是学校招聘教师,都要经过面试。其原因不言自明,就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其基本形象如何,是他能否走上“杏坛”的第一要素。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他/她的“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当然“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但学生在接受一个新教师时,总是从对他的外在美的审视开始的。
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对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令人担心的也正在于此,在目前的教育界,教师缺乏人格魅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教师的“爱心”源于其“善心”。一位哲学家一次问他的学生们:“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听了,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各抒己见。最后一个学生回答道;“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是善。”那哲学家说:“的确,你所说的‘善’这个字包含了他们所有的答案。因为善良的人,对于自己,他能够自安自足;对于别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可亲的朋友。”善良、诚恳、坦率,都是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要比千万的家产有价值得多。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尽力去为他人服务,他的生命将来也必定有惊人的发展。人生的美德再也没有比和气、善良来得更宝贵了。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即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教师讲到底,是因为有学生才有存在的需要,学生才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教师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理由。学生都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弱势群体”,应当是受全社会关心、呵护的第一对象。
他们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立志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
他们无欲而刚,不怒而威,举止有道。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名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新世纪已经来临,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
教师只有具备了符合自己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斟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