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一

在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深感教师职业的伟大和责任的重大。这本书凝聚了许多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其中几条建议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首先,书中提到了“倾听学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忙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往往忽略了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心声。这本书通过许多案例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倾听学生,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期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因此,我决定在课堂上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倾听他们的声音,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次,书中提到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论他们的成绩如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而应该关注他们的兴趣、才能和梦想。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我决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最后,书中提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变革的领域,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持续地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实践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因此,我决定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将牢记书中的建议,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改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二

在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后,我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通过100条具体的建议,为教师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重点分享我对其中几条建议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只有真正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困扰和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本书通过许多实例和经验告诉我们,关心学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关心,更需要付诸行动,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决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其次,书中提到了“激发学生的潜能”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才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培养学生潜能的方法和策略,例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书中提到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这本书通过许多案例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进步。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将牢记书中的建议,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改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三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

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四

  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

  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对待学生冷冰冰的态度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五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六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如“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他的教学中的实例。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

  课堂上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就应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据专家调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要长时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必须把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力和自控力都有很大意义。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游移、分散的坏习惯呢?

  一、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效率低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转移,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只做好一件事,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某一个问题或完成某一项练习,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性。

  二、对学生讲话不要老是重复。

  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唯恐学生记不住或听不清。却不知这样学生反会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养成漫不经心的习惯,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三、训练学生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鼓励学生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四、要让学生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有的家长以为,读书做作业的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会越好。其实,时间太多也有负作用。造成许多学生对于时间没有紧迫感,学习起来慢腾腾的,本来一小时可以做完的事,二三小时还没完成,而且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时间不多,反倒会逼着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有意义的训练和活动,如学习掌握某种乐器、学绘画等,这些活动本身就具有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功能。

  五、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控制外部因素做起。如学生的书桌上不要摆放带有装饰品的文具,看书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乱动、不乱摸,字要写工整等等,学生如果能控制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同时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加以培养。如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集中思想,训练有条理地思维的良好方法。学生学会专心致志,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常抓不懈和相互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相关文章

《礼物》读后感1700字【最新3篇】

读完《礼物》感受颇深。收到《礼物》这本书时以为物质礼物,读完后的答案是否定的。这本书的这个《礼物》却是一种方式,一种在工作中找寻快乐的方式,它也是一个真理:人生最珍贵的是“把握此刻!”“向过去学习”“...
读后感2012-05-09
《礼物》读后感1700字【最新3篇】

《大米饭小米饭有感》读后感【精简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米饭小米饭有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又该吃饭了,我看...
读后感2015-02-08
《大米饭小米饭有感》读后感【精简3篇】

但丁神曲读后感作文1800字【经典3篇】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
读后感2013-07-02
但丁神曲读后感作文1800字【经典3篇】

《北京折叠》最新读后感范文五篇【推荐3篇】

《北京折叠》是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下面语文迷网整理提供了《北京折叠》最新读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北京折叠》读后感【1】未来的未来,北京,这座霾之帝都,??...
读后感2015-04-06
《北京折叠》最新读后感范文五篇【推荐3篇】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精简3篇】

没翻开之前,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月亮和六便士有什么关系,但我纵然无数次路过书店看到了它,也没有把他带回家。直到去年临近寒假,我和一个好友谈起喜欢...
读后感2016-01-05
读《月亮和六便士》有感【精简3篇】

读数学应该这样学有感作文(精简3篇)

今天早饭后,爷爷让我和姐姐一起念了晚报黄荣臻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数学应该这样学,读后启发很大感触很深,深受鼓舞。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教学体验,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数学应该怎样去学习,才会有比较高的效果。强调...
读后感2017-05-02
读数学应该这样学有感作文(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