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及展望的论文(推荐3篇)
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及展望的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端职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是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发展。专业学位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因此,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我国专业学位的展望是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尽管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不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有限。这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其次,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新兴学科和专业的需求不断涌现,专业学位教育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还需要加强专业学位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培养质量和水平。
最后,我国专业学位的展望是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非常重要。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同时,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是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其展望是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通过持续改革和创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及展望的论文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专业学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培养出了大量具备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专业学位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不符。这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其次,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
未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首先,将加大对专业学位教育的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其次,将继续推进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创新,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就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加强专业学位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培养质量和水平。
总之,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及展望的论文 篇三
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及展望的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研究生阶段设置专业学位以来,不到二十年的历程中,专业学位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继续发挥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是高等教育必须在新世纪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专业学位的发展是解决这一课题的突破口。本文通过明确专业学位的定位及特点,立足于学位的本质展望了专业学位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精英性;专业性
一、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
学位是学位持有人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而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的学位按照强调培养理论研究为主或是培养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划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1996年7月22日国家印发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对专业学位做出的界定是;“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水平相当的同级学位。
我国专业学位的出现是适应综合国力的发展对人才结构提出的要求。1981年5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使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真正与学位制度结合起来。当时高校师资和科研人员奇缺,因此那时设置的学位是学术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高校培养师资和为科研机构培养科研人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都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研究生培养规格单一,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既要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也要注重培养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人才”。该通知发出后,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由单一型(学术型人才)向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转变。
从1984年我国开始了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一所高等工科院校根据《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在工学学士中招收工学硕士(工程类型)学位研究生,以培养适应工矿企业和应用研究单位需要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1993年2月,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改革研究生培养规格和类型单一的状况。博士生教育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的后备队伍。硕士生教育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多种规格和多种类型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快专业学位的试点。”[2]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在中国设置第一种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此后又相继设置了建筑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随着专业学位种类的增加,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成为了高校学位体系中平行延伸的两种学位制度。目前已在法学、教育类、文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大类下设置了19个专业学位。
纵观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专业学位的出现及蓬勃发展既适应了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弥补了学术性学位缺乏应用性的不足,可以说两种学位从开始出现就有明确的定位,它们的平行发展,才能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迈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学术学位比重远远大于专业学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从上文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研究生教育初步开展时期,国家大量需要高校师资和科研人员,学术学位是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但进入21世纪,社会分工的细化,急需大量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仍然大量培养学术人才显然不符合需要,必然造成学术人才就业困难,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扩大专业学位的比重。但发展的前提是专业学位应明确自身的定位,这样才能在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急剧扩张的前提下不至迷失方向。
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根本法则,自然界中的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才能良性循环,专业学位要明确定位,确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有必要理清相关概念。
1.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
历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当我们迷失在前进的道路中时,不妨回到起点,寻找事物的本源,了解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初衷,可以重新照亮前进的方向。我国专业学位从设置开始即是作为研究生学位体系的一部分出现的,虽然在之后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专业学士学位,但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仍是专业学位的主体。研究生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研究的是高深学问,因此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者的不同决不在于对高深学问的探讨。而在于探讨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学术学位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而专业学位偏重知识的应用和应用方法。学术学位偏重理论但不能舍弃应用,专业学位偏重应用但不能舍弃理论。理论是应用的基础,而应用则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两者统一于高深学问,把握了这一点就不会把专业学位视为学术学位的附属,甚至认为专业学位不过是降低了要求的一种硕士学位。同时也要在共同点之上明确两者的不同,西班牙著名高等教育家奥尔特加·加塞特认为:从真正严格意义上说,科学单指调查研究,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及其解决的办法等。因而,一旦得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随后依照问题的解决办法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是科学研究 [3] 。因此专业学位是以应用为主的学位,为获得专业学位中接受的理论学习是为了使应用具备扎实的基础,从而可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进行应用和创新。而学术学位是以理论为主的学位,为获得学术学位而进行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并在应用中发现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简言之,对于专业学位,理论是工具,应用是目的;而对于学术学位,应用是工具,理论是目的。
2.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
专业学位进行的是专业教育。可以说我国的研究生培养都是立足于专业的,但这只是“分专业的教育”,而专业学位所开展的专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我国在建立专业学位初期,是命名为“职业学位”,后才改称为“专业学位”的,这一变化历程明确了专业学位开展的是职业指向性的专业教育,而非“分专业教育”。但专业教育又不同于“职业教育”,职业无需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按照例规行事,而专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当然职业与专业的区别是动态发展的,当一种职业日趋成熟,形成了自身的知识要求,并且是专业性的知识要求时,职业就发展成专业了。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日益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专业化,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目前,很多硕士学位在方向设置上既有理论方向,也有应用方向,这也正是相应行业应用需求不断加强的表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其应用性的不断深入,最终会产生新的专业学位。在我国,职业教育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而专业教育是由能够颁发专业学位的高等院校承担的。“职业教育”是针对某一职业进行的培训,传授的是技能。而“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能将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到之后的工作中。因此,“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知识基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学位所传授和研究的仍然是高深学问,高深学问的发展规律正是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内容的把握,指导人类创造性地解决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专业教育”是通过帮助学生掌握高深学问,从而把握相关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性地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的教育。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专业学位的特点。
(1)精英性。专业学位的主体是硕、博士学位,即使在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硕、博士教育仍然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选择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精英的标准可以是多重的,但人数仍然是少数,因此需要挑选能够完成精英教育的群体,这是精英教育的选择性,尤其对于专业学位来说,它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因此更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具备从事该专业高层次工作的综合素质。其二,探究性,精英教育是要培养能够在相关专业发挥领军作用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是普通人才。因此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已有的知识,更是要探究人类未知的知识。专业学位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是因为高深学问是作为整体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割裂的知识是失去生命力的,任何一个专业学位都是在相邻学科的共同支撑下帮助学位获得者探究本专业的前沿问题。
(2)专业性。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概念,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4]。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教育的塔尖,发展至今,走过了人类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直至今天的信息时代,所积累的知识量之大已远远超过了中世纪大学通过博雅教育培育全才的阶段了, 因此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必须的。专业学位的专业性表现在两点:其一,以职业为导向。专业学位的专业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职业,而其开设的课程也是针对该职业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的。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在该职业领域步入高层次职位,甚至能引导该职业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二,应用性,专业学位必须以相关的高深知识为支撑,掌握本专业的原理,但同时要学位获得者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学校的学习中专业性更多地体现为所掌握知识的深浅,而在工作中,专业性则更多地体现为能否创造性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开展专业精英教育,培养有广博学问支撑,能够探究和解决本专业前沿课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我国专业学位的展望
定位可以明确事物的起点和方向,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定位,就可以展望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前景。学位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成果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对其评价认可形式的统一体[5]。这其中体现了个人、社会的统一,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的展望,就是展望专业学位如何通过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发挥专业学位的精英性和专业性。
1.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取得专业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专业学位是通往高层职位的工具,是提供探讨高深学问的平台,对于获得专业学位的个人来说,专业学位发挥的是工具性作用。从笔者了解的攻读管理类专业学位的人员需要来看,他们更多的是把专业学位的学习看作是积累人脉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机会。但对于社会来说,专业学位本身的发展也应提高到目的性的高度,所谓目的性就是其本身的发展就是一切努力的动因和追求。因为专业学位的精英性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专业学位的专业性是一个行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以美国为例,硕士学位中,专业型学位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学术型学位。有关资料显示,全美所有硕士学位中,应用型硕士学位约占85%,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只有约15%[6]。可以说该国强大的专业学位教育为其在多领域领先世界奠定了牢固的根基。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中国,应该把专业学位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对于受教育的个体,通过专业学位取得职业生涯的飞跃,而对于社会,如何设置强大的专业学位体系本身就是新世纪必须完成的课题。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位类型的多样化不仅仅是国家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学位申请者自身的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求知的动机出现多样化,既可以是为职业做准备,也可以是为充实人生。即便是出于职业准备,人们对理想的职业也不再有一致的标准,职业生涯规划也完全因人而异,传统学位的出现更多的是考虑了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往往是什么行业紧缺人才就设置什么学位,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很少考虑到接受教育的是千差万别的个体,而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似乎正缺了“人”的因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作为精英教育的专业学位教育要明确精英人才本就不是复制的,而是充满个性魅力的个体。因此专业学位要在前行的道路中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即既发挥专业学位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作用,又尊重每一个接受专
业学位教育的人的个体性,鼓励他们发挥在学业和工作中的创造性,成就充满人性魅力的专业学位。参考文献:
[1]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74).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6).
[3]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3).
[4]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
[5]康翠萍.学位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李丽萍.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待明确[n].中国青年报,20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