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总结(优质3篇)
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总结 篇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工作愈发重要。为了保护客户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长效机制来防范操作风险。本文将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进行思考总结。
首先,银行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银行还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其次,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风险监测和评估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和风险动态,准确判断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同时,银行还应加强对各种风险的预警机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再次,银行业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银行业的操作风险产生重大影响。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风险因素,做好应对准备。同时,银行还应加强与监管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回应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同时,银行还应建立起健全的风险回应机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减少风险的损失。
综上所述,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应对、加强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业在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总结 篇二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银行业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客户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进行思考总结。
首先,银行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风险控制措施等。通过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可以准确评估和控制操作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其次,银行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和监督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银行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建设,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同时,银行还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再次,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风险监测和评估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银行应加强对市场情况和风险动态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市场风险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同时,银行还应加强对不同类型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最后,银行业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是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回应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同时,银行还应建立起健全的风险回应机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减少风险的损失。
综上所述,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风险管理和回应能力。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银行业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业在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总结 篇三
对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总结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因行为操作风险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很多,触目惊心,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这些案件的共同点就是银行内控不健全,缺乏应有的行为制约机制。因此,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在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及落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操作层面人员的现状
对有权人的控制力度存在缺陷。目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控下不控上的情况,对主要负责人和操作管理层的约束控制主要依靠其觉悟和道德上的约束。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信息的披露很不透明,银行的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信息垄断的优势地位。这样,在既无外在的控制又无自我约束的情况下,一旦价值观偏离轨道,就很容易发生滥用权力的现象,最终导致操作层面上的失控甚至是银行经营和生存的危机。
基层操作人员法纪、制度观念淡薄。基层部分员工没有充分认识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性,重视对业务的拓展,轻视对业务的安全管理,有章不循现象时有发生。如授权管理中越权办事,大额存取款业务未经主管授权审批,对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保管不严、交接不衔接,少数网点内部往来管理不严格,对账不符合规定等。
基层网点操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部分员工对新业务的学习滞后,对业务流程理解不深、不透,专业水平低,致使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如内部往来业务核算及对账不合规,未按规定使用印、押、证,业务对账未坚持双人对账的原则,柜员操作认证卡保管、使用、注销存在漏洞,有的柜员掩码设置不按要求等。
员工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轮换制度未落实。人事管理中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相关重要岗位人员,使其职务行为之中存在较大风险。
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的形成一般说都有其客户原因和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监督检查不到位。管理层检查流于形式,没有查出或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各种类型的检查太多太杂,基层行、网点疲于应付;二是检查从内容、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整改到处理都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检查人员大多是从各行临时抽调,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检查没有权威性,无法真正达到检查、整改的效果。
2、业务培训不到位。由于部分柜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又未及时参加新业务培训,造成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潜藏着风险隐患。’
3、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则和业务操作的规范,一切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但是不少员工缺乏遵守制度的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大意,加大了操作风险。
4、对操作风险重视不够。部分员工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对操作风险的足够认识。
5、思想教育不到位。在少数基层行,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热闹,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对职工“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失去控制。有的明明知道有不良表现,但就是没人去管。
6、短期行为严重。许多营业机构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许多员工在操作岗位,却被迫承担了大量营销任务。
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管理行没有对现行制度定期进行整合,致使有些制度不够精细、有些制度过于理想化、有些制度没有与业务发展同步修订,从而使制度可操作性差,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制度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有的规定相互矛盾等。
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又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墙上摆设和—纸空文。
构筑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应加快构筑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密不可分,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只要是与人员相关的业务,都存在着操作风险。同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面临的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操作风险更是首位。要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点,就必须去认识、研究。要抓住风险点,逐个剖析,搞清原因,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因此,构筑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非常重要。
加强对操作风险的前瞻性研究。银行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职务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隐蔽时使人不知不觉,突发时让人措手不及。要掌握其分布状态、特征及走向,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线员工意见,分析风险要害点,定期交流情况。特别是对新业务、新产品的管理要加强研究,找出隐患,分析原因,更新技术,完善制度,总结经验。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于管理高层:一是实行职权的分解,避免形成大权独揽和越权、专权;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对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业务的决策和大额资金的运用要通过科学的论证、集体决策;二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明确同级监督的权利和程序,建立健全民主评议、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三是实行权力的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监督。
对基层管理者:一是严把选拔关,二是按照规定进行交流、轮换,预防违纪违法行为和团体欺骗行为的发生。
建立和规范操作流程。要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如激励机制和风险控制奖惩制度等,并定期考评。同时把各项制度绘制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图,让每个人都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办事程序,能够将工作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下来,并且通过流程图能比较容易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和风险点,从而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建立系统和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避免政出多门或救火式制度。“救火式”制度往往只能防范已发生过的风险,而对未发生的风险则考虑不足,这样的制度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科学的分类,甚至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或重叠的现象。另外,制度太多也加大了执行的压力。为此,应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和形式规范,使各项制度形成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制度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权威性。
切实加强人员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的管理放在管理的突出位置上,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首先,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全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增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其次,切实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并且实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人物的突击性审计。第三,要合理改革员工考核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第四,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力度,防止员工
在业务处理中因“无知”而造成业务上的风险。建立健全监督体制。一是要努力提高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员工充实监督队伍。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管理检查办法,充分调动检查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要监督整改过程和注重整改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