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优秀3篇】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篇一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篇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总结,包括意识、人格和认知。
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和内部感觉、想法和情绪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核心,与人类的思维、感知和情感密切相关。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清醒意识是指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和思维,能够做出自主决策和行动。潜意识是指个体没有明确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包括潜在的欲望、冲动和信念。无意识则是指个体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但它们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有着潜在的影响。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和情感上的稳定模式。它是个体内心特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可以通过多种理论和模型进行描述和解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五因素模型。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受到个体的动机和潜意识冲突的影响,而五因素模型则认为人格由五个基本维度构成,即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存储和使用。它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过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这些过程的分支学科。认知过程受到个体的感知、经验和目标的影响。例如,注意是指个体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的刺激,而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储存和检索信息的能力。思维是指个体的推理、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而语言是个体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
综上所述,意识、人格和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名词和概念。它们是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键要素,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篇二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篇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总结,包括情绪、动机和社会认知。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它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价值。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是指人类普遍存在的、与生俱来的情绪,如喜、怒、哀、乐、恐和厌恶等。而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复杂心理状态,如爱、恐惧和幸福等。研究情绪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詹姆斯-兰格理论和两因素理论。
动机是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它是个体内部的需求或动因,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行动。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和乐趣而主动参与活动。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出于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动机理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理解。它涉及到人类对自我认知、他人认知和社会情境的感知和解释。社会认知包括自我概念、他人印象和社会认知偏差等。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包括自我意识和自尊等。他人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和认知,它受到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对他人行为和意图的错误解读,如归因错误和偏见等。
综上所述,情绪、动机和社会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名词和概念。它们是理解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键要素,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篇三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23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小说 蓝图 艺术家的构思 孙悟空)
24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5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7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29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0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31情绪和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需要是其产生基础
32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33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4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迫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5.理智感: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或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37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38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里的反映。
39动机:是维持和激发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它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4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特征。
41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2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43晶体智力:个体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它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5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 秉性)
46性格: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47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的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
4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以此对
他的其他的特征作相似判断。(爱屋及乌)
49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一印象)
50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喜新厌旧)
51从众:是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52服从: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