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课后反思(经典3篇)
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课后反思 篇一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6、5、4、3、2加几?”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却引发了我对数学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我开始思考这个题目的答案。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将6、5、4、3、2这五个数进行相加。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即逐个相加。我从6开始,加上5得到11,再加上4得到15,再加上3得到18,最后再加上2得到20。所以,我认为这个题目的答案是20。
然而,当我将我的答案告诉老师后,老师却告诉我答案是20的一半,也就是10。我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答案是错误的。于是,我开始仔细分析这个题目。
经过思考,我发现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加几”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数,将6、5、4、3、2加上这个数后,得到的结果是20的一半。这样,才能算作是正确的答案。
接着,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数进行相加,看看是否能够得到20的一半。我先尝试了11,将6、5、4、3、2加上11,得到的结果是41,远远超过了20的一半。接着,我又尝试了7,将6、5、4、3、2加上7,得到的结果是27,也不是20的一半。我不断尝试不同的数,但是都没有找到满足条件的答案。
我开始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难,感到有些灰心。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将题目重新审视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那就是“加几”。这个问题是一个求未知数的问题。于是,我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等式,即6+5+4+3+2+x=20/2。通过简单的计算,我得到了x=10,也就是答案是10。
通过这个题目,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加法运算,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推理和思考。我明白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有时候需要我们进行多次尝试和推理。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以后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课后反思 篇二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6、5、4、3、2加几?”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却引发了我对数学的思考和反思。
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觉得应该很简单,因为只需要将6、5、4、3、2这五个数进行相加就可以了。于是,我开始按照常规的加法运算方法,将这五个数逐个相加。我从6开始,加上5得到11,再加上4得到15,再加上3得到18,最后再加上2得到20。所以,我得出的答案是20。
然而,当我将我的答案告诉老师后,老师却告诉我答案是20的一半,也就是10。我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答案是错误的。于是,我开始仔细分析这个题目。
经过思考,我发现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加几”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数,将6、5、4、3、2加上这个数后,得到的结果是20的一半。这样,才能算作是正确的答案。
接着,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数进行相加,看看是否能够得到20的一半。我先尝试了11,将6、5、4、3、2加上11,得到的结果是41,远远超过了20的一半。接着,我又尝试了7,将6、5、4、3、2加上7,得到的结果是27,也不是20的一半。我不断尝试不同的数,但是都没有找到满足条件的答案。
我开始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难,感到有些灰心。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将题目重新审视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那就是“加几”。这个问题是一个求未知数的问题。于是,我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等式,即6+5+4+3+2+x=20/2。通过简单的计算,我得到了x=10,也就是答案是10。
通过这个题目,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加法运算,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推理和思考。我明白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有时候需要我们进行多次尝试和推理。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以后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课后反思 篇三
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课后反思范文
本周二,听了姚老师上的一节计算课——《6、5、4、3、2加几》。看得出来,姚老师对教材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于教材的把握也十分的到位。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9、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导入部分的口算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相关的已有知识还是掌握的十分牢固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本节课中,姚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先是让学生完成9、8、7加几的口算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或者“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即唤起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新授部分,姚老师通过创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试着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6+5、5+6”,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姚老师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在巩固练习部分,姚老师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设计了大量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新授”中的计算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这些不同形式的练习,很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姚老师还很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除了课本上的一题,还设计了教材之外的几道题目,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本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本节课课堂教学观察的主题是:“观察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原因”。我观察的学生是——陈思文,他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错误:
1、玩转盘游戏,每人转三次,他最多得了多少分?(有5分、3分、3分、4分、2分、1分)。他是这样解答的:5+4+3=12。我想这个小朋友出错的原因是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以为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判断5+8=( )+5是否正确,一开始他判断是对的,不过后来通过老师的提醒纠正了。这边出错的原因应该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没有完全理解“等号”的意义,左右两边要相等。我观察的这个学生在计算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不管是引入部分的十道复习题,还是新授和巩固练习中的计算题,这个学生的正确率都是百分
之百,而且计算的速度很快。这说明姚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是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本节课虽然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一点都没有枯燥的感觉,小朋友们都听的很认真,我想关键还是姚老师在开课之前花了很大的心思,教学语言和练习形式都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