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最新3篇】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在小学五年级的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中,主要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这个单元的教材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数学方面,教材主要包括了有关分数和小数的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学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语文方面,教材中包括了一些有趣的课文和阅读理解题。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会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此外,教材还包括了一些语法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英语方面,教材主要涵盖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通过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对话情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在科学方面,教材主要关注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基本科学原理。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和探索这些现象,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教材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教材,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些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数学方面,教材主要包括了分数和小数的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和问题解决活动,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学会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文方面,教材中包括了一些有趣的课文和阅读理解题。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会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此外,教材还包括了一些语法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方面,教材主要涵盖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通过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对话情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科学方面,教材主要关注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基本科学原理。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和探索这些现象,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材,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他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些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三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计量单位的教学从长度单位开始,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本单元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先是有关线段的知识,然后教学厘米,接着认识米,最后是实践活动《量一量》。这样编排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线段是测量长度的对象,它的“有限长度”是可以量的,线段的“直”使测量长度比较容易。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从认识线段开始。另外,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二年级(上册)教学“线”,也体现图形知识的发展。
第二,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形成1厘米的观念,掌握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或画线段的方法都比较容易。先认识厘米,然后教学米,便教利学。
第三,教学厘米和米,要用它们计量物体的长度。编排实践活动《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1. 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直”是线段的特征之一。第48页例题中一根线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它就直了。联系这些现象与活动,教材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在首次引出线段的时候,就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线段是直的,也感受线段是有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接着画出线段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线段是直的,是有端点的。由于线段具有“直”的特点,所以画线段要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题在四个图形中看出哪些是线段,要根据“直”的特征作出判断,从而加强对这个特征的认识。
每条线段都有“确定的长度”,是可以比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折痕是一段直的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再要求学生分别折出比这条折痕长些的和短些的`折痕。通过折和比,体会每条线段都有长度,而且长短不同,可以比较。
许多物体的边、许多图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有确定的长度。把这些边抽象地看成线段,是数学化的表现。
“想想做做”第3~5题都是在两点之间画线段。第3题只给出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4题给出三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能画出3条。第5题给出四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出6条。这些题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长度最短”等知识作了渗透。另外,从第3题到第5题,问题的挑战性逐渐增加,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第50页例题量课桌的长,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还不会用尺量长度。因此,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度量。由于各人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度量结果的表达不一致。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 一是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确定的、一致的结果,从而导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尺。
认识厘米在直尺上进行,因为直尺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学习用具,上面有厘米。通过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长;用手指在尺上比画1厘米,体会它的长度;联想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把1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长度,能增强1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因为2厘米(或5厘米)是2个(或5个)1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1厘米,画若干厘米长的线段是连续画出若干个1厘米长。这样,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加强了对1厘米的体验。估计长度的时候,如果估计它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厘米,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3. 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页例题教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8厘米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4. 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在认识厘米的教材里,教学用尺量长度的方法,第51页第一道例题用图画作出示范。还设计了“想想做做”第1题,只有中间那幅图的量法是对的,另两幅图里的量法都不正确。通过辨别与判断,进一步明白用尺量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和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且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接着通过第2题量线段长度和第6题画7厘米长的线段,学会正确地使用直尺。在认识米的教材里,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教室门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实践活动《量一量》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观念,培养测量技能,在编排上有四个特点: 一是认识卷尺和选择测量工具。在量相当长的距离的时候,如量篮球场的边长,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这就需要卷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长,以及量肩宽、腰围、裤长、袖长的时候,提出“各用什么尺比较合适”的问题,引导从实际出发选用测量工具,并通过测量获得体验。二是培养量长度的技能。用学生尺分别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四条边的长度,把上、下,左、右各边的长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体会长方形边的特点。用适当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宽、腰围等,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继续开展以前进行的活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认识线段时,学生曾经折过长方形纸,把折痕
看成线段,并直观比较几条折痕的长短。现在再折长方形纸,还要折出最长的折痕,量出长度,从而体会线段的长短不仅可以通过观察,还可以通过测量进行比较。四是渗透步测。步测是估计长度的一种方法,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时候经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约是几米。再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步数,量量长度。在数出从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数以后,如果根据10步走的米数,估计篮球场边的长度,就有了步测的意思。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用卷尺量长度,步测仅是渗透。估计较短线段或较短物体的长度是一种能力,教材十分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第51~52页“想想做做”里有细致的安排。第3题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红色线段长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长8厘米少一些以后,指出它们都是大约长8厘米,初步体会“大约”的含义。第4题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宽和食指长,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数,需要说成大约多少厘米,从而了解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第5题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量出实际长度进行对照,这里并不要求学生估计得怎么准确,而是体验估计长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