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工作成功案例分析(推荐5篇)
小学生教育工作成功案例分析 篇一
在小学生教育工作中,成功的案例总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本文将就某小学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该小学位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家庭背景较为贫困。然而,通过学校教育工作的努力,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该小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了各类兴趣小组,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爱好中得到发展和满足。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合作,引入了一些社区资源,如乐器、美术工具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通过这些努力,学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该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他们提供了一些创新项目,如科学实验、创意写作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学校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该小学注重家校合作。学校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群组织一些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学校成功地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该小学教育工作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小学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生教育工作成功案例分析 篇三
刚接触王岩她10岁,却还在上一年级,那是她上的第三个一年级。说起她来真是让所有教过她,了解她的老师感到头痛,不光是头痛她那差的到家的成绩,更头痛她那一身的坏毛病。由于家庭环境比较特殊,她从小便养成了小偷,小摸,抢东西,打架的坏习惯,同时她喜欢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听她,只要稍不顺她意,便会大打出手,虽是女孩却有一身的力气,同时跑的又特别快,(据说是偷东西被人追打练出来的)连高年级的学生都拿她毫无办法。为此一些学生家长时常到校找班主任告状,她的家长也成了学校的长客,至使家长一谈到她便头痛不已。之前对她虽早有耳闻,但心却很不明白,一个又小又瘦的女孩子怎么就成了一个压不住的石猴呢?她到底有多么大的本事呢?我的教育信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她成了我初接一年级的一个挑战。
开学第一天,学校各班要求先指派一个值周生,我便不经意似的指派到“王岩,第一周,你先去负责值周吧!”她睁大一双眼睛不相信似的看者我,问到:“老师是我么?”“对,就是你,你一定要认真做。”我给了她肯定并带有鼓励的答复。我看到了她那双原本含有敌意的眼睛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了解到她以前总是不写作业,我便故意安排她当了检查作业的小组长,并以十分信任的语气找她谈话,告诉她我对她的信任,相信她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安排好。她欣然接受,作业检查很下工夫,并开始在我的监督下准时的完成自己的作业。但在班级,她总是在老师不在时一手遮天,随意捣乱,弄的整个班级乱七八糟,于是经过仔细考虑我又安排她当了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纪律。我用一种极为信任的态度找到她说,“听说最近班级纪律不太好,老师想让你来当班级的纪律委员,老师相信你是有这个能力的。”她很高兴的接受了,再次流露出被赏识的喜悦。果然,她上任后整个班级一片井然。偶尔出现混乱局面,也主要是因为她把持不住自己带头引起的。我也明白,让她一下收起野性来是不可能的,想改正她一身的坏毛病,必须给她充足的时间。而我能做的便是耐心的等待,随时的加以引导。每当她一有犯错误的苗头,我便及时的找她谈话。
谈话时我会用一种信任的表情和语气,夸奖她这段时间表现的'很好,帮了老师很多忙等。平时课上或课下我与她眼神相遇时,总会给她一个赏识的微笑,每当她一有进步便加以表扬。看她擅长跑步,于是我便经常组织课间活动,主要以跑步、接力为主,当她取得成绩时便大加称赞,并经常称赞她为班级“小飞人”,以此来增强她的自信心。也许是基于这种对她的特别的关爱,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所有了解她的人感到奇怪,使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奶奶见到我就像见到了大恩人一样的念叨,“可真是个好老师呀!我们王岩可多亏你了。我们王岩一回家就说你好。”看着她正在逐步提升的成绩,不断端正的品行,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满足感。正在我为自己的教育感到成功得意时,却又以意外的发生了“爱心箱事件”。
小学生教育工作成功案例分析 篇四
我们班主任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班级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朱研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米饭粒,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米饭粒。这时朱研同学走了过来,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朱研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朱研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小学生教育工作成功案例分析 篇五
本学期,我接了一个新四年级班。还没开学,同事就和我开玩笑,说我“中奖”了:全校最傻最难管的学生赵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赵老师也感慨:总算是送走了这个活菩萨,以后学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这个更难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对赵某有了一些了解,赵某某,男,11岁,智力水平很低;父亲是手扶拖拉机的司机,靠临时性拉货维持家用;母亲在家翻袜子补贴家用,父母两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赵某在校的特殊表现为上课乱喊乱叫,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下课惹事生非,经常无辜打骂同学等;对于老师的询问与教育只会回答:“不是”、“他骂我”、“好”、“知道了”。我对他今后的教育产生了一丝担忧。
开学第一天,他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对赵某的观察。随着一天天的与赵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赵某总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乱画,随意撕些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赵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帮他准备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写,而且没能写对几个字)。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丢到垃圾桶。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过他(他个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时还吐到其他同学的课桌、书本上甚至是别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分析问题的成因:
从发育上看,赵某像是7岁的孩子,个头比正常的孩子大一号。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赵某在出生时就不会哭,但当时并没有做及时的诊断,估计是脑部缺氧,;而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不重视,没有给孩子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这些是赵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他行为古怪、习惯差、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个个的原因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父母的遗传可能是第一个原因;脑部缺氧是第二个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第三种不良的影响──赵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这最后一种状况成了使他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对于赵某来说,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是造成他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亲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给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
能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师都会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成绩差,加上行为习惯怪异,很少有老师不放弃他,班级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处。这又使他变得更糟糕,从而进入“老师不管——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有人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学习。这并不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最佳捷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普通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1、理论学习——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
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是我们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我对“不适当的教学”的理解首先是不能以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习落后的孩子。不要随意用打分数的方式来评价他们,只有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才给他们打分数,并且不要让孩子感到他在班里和别的孩子有区别。对于他们,要尽一切努力发展他们的认识可能性,增强他的记忆,要细心地引导他们思考,要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同情心,让他们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如果儿童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2)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
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感情。良好的教育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最基本的是教会孩子做人,教他们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3)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更多的关爱
在理想的学校内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而在现实教育现象中,至少有5%的学生是被教师长期忽视的。本案例中的赵某就属于被教师长期忽视的群体之一。我们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和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继续被忽视。那么今后在对赵某教育过程中除了尊重他,还必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4)善于觉察发现极其细微的变化
善于觉察这些儿童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例如,考虑到有些孩子的智力过程的能动性有所降低,他们的智力眼界相对地受到局限,我就作出一些结论,譬如应当让这些孩子读哪些科普读物,等。
2、实践尝试——初尝成功喜悦
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此位学生。
首先,我从生活上关心他,尊重他,从细微处爱护他。例如给一包吐痰用的餐巾纸,雨天问他是否带伞,一声“冷空气”的提前预报,关照他多加衣服。当他好奇的来看我改作业时,给他一个微笑,问一声:有需要帮忙的吗?每次进教室,先观察他,并叮嘱他可以做些什么事。面对学生一天四、五次针对赵某告状时,我先告诫自己,要冷静、警慎,然后再去处理。处理此类纠纷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教室.这样既在全班面前公开分析事情的对错,又让其他孩子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并给予谅解,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深入观察赵某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的动机。他为什么喜欢大喊大叫?很显然他想引起大家的关注。他为什么老是找茬?其实他真的很无聊,想引起身边同学的注意。他老是把纸斯成碎片,为的是打发时间,发泄心中的怨恨。
孩子们反映,放学时,他老是会锁门,不管里面有没有同学。(我们教室的门是在外面上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连续几天的深入观察。放学时,赵某先背好书包,然后把教室没放好的凳子插进座位(本学期翻凳子的新方式);看到窗还没关时会提醒同学们关窗,如果同学们还是没关窗,放好凳子后他会自己关窗;抬抬头看看教室,检查灯是否已关;这才走出教室,把门关上并上锁。我曾提醒他别锁门,但是没用。这一系列的活动的都表明他是可以教的。尽管他没有考虑到教室里的其他人,他还是关心爱护这个班级的。在他看来,放学时必须要把这些事情完成,才能回家。我从心里面觉得他是如此的可爱!
再则,我利用赵某不在场的时间对全班的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孩子们说说平时自己对赵某的态度,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①他老是找茬的真正原因。②假如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和你玩,你会有什么感受?③你会以什么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经过讨论,孩子们也发现了,其实赵某在班级里一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趁机引导孩子们要多给赵某一些宽容与关爱;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赵某,找一找他的优点,多夸夸他等。
这些思想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触动很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从而也引发了赵某的一些变化。比如,看到老师要出教室,他马上站起来开门;小马同学吐了,我请两位同学打扫,他主动要求也要扫。一次他来看我改作业,我顺口说:你帮我发啊?他居然有模有样的发了起来,开始一点都没弄错,最后剩下几本名字不太好认的,我提醒孩子们帮他,最后他完成了我给他的第一件正式任务。对于赵某的这些进步,我在班中及时进行了表扬,激励他不断进步。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教育,赵某的改变很大。课堂上大喊大叫、随意走动的情况没有了;虽然作业质量不高,但他有作业意识了;虽然还是有找茬的情况,但比以前好转许多了。一个曾经的问题学生有了如此进步,我的心里欣慰极了。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你肯坚持,冰山也会融化的。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打好这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