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初中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篇一
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2.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物体生长的基础。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三个阶段;无丝分裂只有细胞质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分离。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遗传物质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基因是DNA上的功能单位,决定着生物的遗传性状。进化是物种在环境变化中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现在,生物一般分为五个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每个界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单位,如门、纲、目、科、属和种。
5. 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呼吸是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生命活动,植物通过呼吸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6. 动物的消化与循环
动物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将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器官;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初中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篇二
1.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生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产生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无性生殖是通过一个个体自身的特殊结构、器官或细胞分裂产生后代,没有遗传多样性。生物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
2. 生物的神经与感觉
生物的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包括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感觉系统使生物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运动系统使生物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运动。
3. 生物的呼吸与循环
呼吸是生物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呼吸方式,如人类通过肺部呼吸,植物通过气孔呼吸。循环系统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的过程,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4. 生物的生存与适应
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适应性变化包括形态结构的变化、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行为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使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5. 生物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通过自身的生态位与其他生物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维持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是保护生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
总结:初中生物涵盖了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分类、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神经与感觉、生物的呼吸与循环、生物的生存与适应以及生物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篇三
初中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
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
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
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4、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
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
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3)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1、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
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