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精选3篇】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 篇一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的辅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掌握一年级数学知识。下面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方法,帮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
首先,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学习工具,如计算器、尺子、绘图工具等,以便他们在学习中更方便地使用。
其次,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此外,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管理好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导孩子学习数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绘画、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例如,我们可以用卡片游戏来教孩子认识数字和数量,用绘画来帮助孩子理解几何形状,用故事来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我们可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赏。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解决了一个难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总之,家长的辅导对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至关重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 篇二
在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的过程中,家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辅导孩子学好数学。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在一年级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表,让他们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用来学习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做好笔记、整理思路、复习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仍然有难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如果孩子对某个知识点掌握较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一些拓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三,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孩子学习数学。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用卡片游戏来教孩子认识数字和数量,用绘画来帮助孩子理解几何形状,用故事来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等。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赏。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解决了一个难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家长的辅导对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非常重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度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 篇三
可能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好数学,但是缺乏好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家长辅导一年级数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到底让孩子掌握些什么
(一)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见课本目录
(二)学习目标:
(家长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哪些目标已经达到了,哪些目标还没有达到。)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完成作业、养成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一年级数学
一、孩子们是怎样学数学的?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数学学得好,要使孩子真正学好数学,我想首先就应该了解我们的孩子是怎样学数学的,只有按照孩子的学习特点进行指导或辅导,才会对孩子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否则,反而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数学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学习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知识。也就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们家长辅导孩子也很重要,当你给孩子辅导数学时,你是直接把知识给他,还是启发引导他,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呢?“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孩子有可能会产生令你出乎意料的答案。
那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学数学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
1.孩子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来学数学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题目:路上小心)一位母亲在家门口叮咛将要上学的孩子:“路上小心”,孩子一边走一边想着:“路上小心”可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大水坑。而当他爬起来后,脑中想到的“路上小心”就要比前面深刻地多,因为他经历了、体验了不小心的后果。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体验的重要性。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将要学习认识人民币。也就是元、角、分,有的孩子学这部分内容觉得特别轻松,而有的孩子怎么都不理解,为什么?因为,有的父母亲,从小就给孩子一些零用钱,陪孩子到商店购买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孩子就理解了钱的用途和大小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拿1元钱去买5角钱的东西,营业员找给她5角钱。孩子有了这样的经验,就能比较轻松的理解1元—5角=5角。再比如: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换几张2元,几张5元,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人民币,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我想讲到这儿,我们家长可能已经明白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学数学生活经验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你要想让孩子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像我们这一个多月来学习了比多少、比高矮、比长短,以及图形等知识,对这方面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学起来就非常轻松。很多孩子不仅能清楚地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谁比谁长,谁比谁短,而且能表达是怎么想的?这本教材第八单元是认识钟表,这也是一个需要生活经验支撑的学习内容,我们教室里都挂了一个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认钟表,建立起时间观念,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整点时刻或半时也可以经常问孩子:现在几点?如果孩子对钟表方面无一点生活经验,那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说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会想,怎么现在的一年级,数学都要到家里去学。关于这一点,我也想说明一下:
这一套人教版的新教材,编者站的起点是很高的。他们认为现在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已经不会是一张白纸,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宣传媒体的影响等等使孩子很早就接触了很多数学知识。像数数、计算、会认钟表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第一届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已经是初三了。咱们这一届孩子应
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的老师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这几届新课程实施下来,我们感到学生的学前教育差异很大。生活经验少的孩子不在少数。而根据编者的意图,老师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知识,让孩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生活,用科学、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生活经验,同时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孩子的思维水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认识钟表,我们在课堂上,会让孩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你怎么知道现在是3时?让孩子拨一拨时刻、按照一定的规律画时刻。比如:第一个钟显示的时刻是3时,第二个显示3时半,第三个显示4时,最后一个请孩子自己来画时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这一册教材中课本上只安排了2节课学习认识钟表,如果孩子一点生活经验也没有,那么教师势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基本的认钟表上,那么思维训练方面肯定会减弱一些。而且认钟表这部分内容本身就需要长期的、经常性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重点: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浙江教育学院有一位吴卫东教授,她就非常注重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玩中学。有一次她去幼儿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看见很多孩子都会积极举手发言,而自己的女儿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谁发言就朝谁看,似乎什么都不懂,吴教授感到这样去上小学肯定不行,所以就抓住一切机会让女儿在玩中学,玩中丰富生活经验。有一次女儿说想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请妈妈帮助打电话。妈妈就说:你自己打。女儿说:我不会,妈妈就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说:妈妈教你。就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打电话,还认识了数字。在我们这套新教材中还特别注重估计能力的培养。而估计能力的高低,更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们可以抓住平时和孩子共处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估计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逛街时,让孩子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了解走一段路花多少时间?经常走的某一段路有多长?去菜场买菜时,让孩子拎一拎物品有多重等等,当然,并不是说这些都要在一年级就完成,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逐步进行。2.孩子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做数学的。
一说起做数学,很多家长可能就会想到要做大量的习题。毫无疑问,孩子学习数学做一些习题是必要的,但今天我所讲的做数学,并不是指做练习。机械、重复的操练,只会使孩子变成一个熟练的操作工,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没有一点好处。“做数学”意思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比如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数学的本质就是抽象,而且抽象程度越高的数学知识就越难理解。孩子学习数学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更需要要通过一些活动才能够真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时,我们家长可能会碰到孩子对某一知识就是不理解,很生气,其实,这时,家长可以引导他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与他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会降低问题的难度。比如二年级我们要学习乘法,孩子有时一句口诀四四十六怎么也记不住,怎么办?回归形象,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用棋子摆4个4,再数一数一共是几个,这样不仅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不容易遗忘口诀。说到抽象,我想起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位老师让一个孩子做一道题,这道题很简单,东风牌52型拖拉机一天耕地150公顷,问12天耕地多少公顷?这个小朋友就把52 150 12三个数字乘起来,老师说:“你错了”,他就去订正,把乘法改成除法,老师说:“又错了”,她又把除法变成加法。老师就说:“你学号几号?”“16号”,“16号同学每天早上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啊?”,16这个数字在这里是没用的,是个代号而已,然而这个小朋友却说:“老师,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的!”那老师又问:“那你早上喜欢吃什么呢?”“吃粽子”“你每天早上吃两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呢?”她认真想了一想,说:“老师,我两个粽子吃不下的!”“那你每天吃几个?”“我只吃半个,剩下的我都扔了”,这位老师心想,这下麻烦了,小数乘法没学过,这道题也做不下去了,但这位老师还是问了,你每天吃半个,5天几个?结果这个小朋友很快回答:“两个半”,怎么算出来的?两天一个,5天不就两个半嘛!
从这里看出,这个孩子并不笨,可为什么又连一道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呢?其实关键是不会抽象。抽象能力强的孩子你问她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她绝不会思考这个大饼是不是我吃的。能马上把非本质的无关信息过滤掉,把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而刚才这位小朋友呢?她抽象不出来,总想着我怎么能吃下两个大饼呢?我没吃大饼呀?她把数学忘记了!两个大饼,两个粽子,两根油条,你要刷地一下子把这个2提取出来,这就是数学。所以说,学会抽象是学好数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