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优秀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继续学习一系列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本学期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1. 分数:在这个学期,学生将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他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整数分成若干等份,并将每一份表示为一个分数。学生将学习如何比较和排序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或小数。
2. 小数:学生将学习小数的概念和运算。他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分数转换为小数,并学会将小数加减乘除。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并进行比较和排序。
3. 单位换算:在这个学期,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常见的度量单位换算。他们将学习如何将长度、重量和容量从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学生将学习使用适当的公式和方法进行换算,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 二维图形: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二维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他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并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坐标系来表示和定位二维图形。
5. 时钟和日历: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并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时间单位。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日历来计算日期和星期,以及解决与时间和日期相关的问题。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二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继续学习一系列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本学期的另外几个重点知识点:
1. 三角形:学生将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他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2. 数据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他们将学习如何制作和解读数据表、折线图和柱状图。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范围,并能够解决与数据分析相关的问题。
3. 二次元数:学生将学习二次元数的概念和运算。他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二次元数表示为实数和虚数,并学会进行二次元数的加减乘除。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将二次元数表示为复数平面上的点,并能够解决与二次元数相关的问题。
4. 图形的变形: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图形的变形。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来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朝向。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描述变形后的图形,并能够解决与图形变形相关的问题。
5. 逻辑推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他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三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小学数学知识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 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