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一
在高三语文学习中,掌握并运用好语文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对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诗歌鉴赏
1. 诗歌的体裁:诗、词、曲、赋等。
2. 诗歌的韵律:平仄、押韵、格律等。
3. 诗歌的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4. 诗歌的意境:表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的基本功: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与翻译。
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排比等。
3. 文言文的常见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等。
4. 文言文的背景与时代:了解历史背景对文言文的理解十分重要。
三、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简洁明了,注重实用性。
2. 现代文的表达手法:描写、叙述、议论等。
3. 现代文的主题与思想: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与思考。
4.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注意理解文章的结构与逻辑。
四、古代文学作品阅读
1. 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红楼梦》、《水浒传》等。
2. 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反映社会现实、塑造人物形象等。
3. 古代文学的阅读方法: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
1. 修辞手法的种类:比喻、夸张、拟人等。
2. 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 修辞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 修辞语言的鉴赏:理解并欣赏优秀的修辞语言。
六、写作技巧与写作范文
1. 写作技巧的运用:逻辑清晰、语言得体、观点明确等。
2. 写作范文的阅读与分析:了解好的写作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写作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语法错误、注意段落结构等。
以上是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在高三语文学习中,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语文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文学作品
1. 《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展现了封建家族的矛盾冲突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2. 《水浒传》:通过108位好汉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3.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矛盾,寓意着人类的奋斗与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
1. 鲁迅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与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2. 郭沫若作品:《祝福》、《背影》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庭、友情、爱情的思考和渴望。
3. 余华作品:《活着》、《兄弟》等,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挣扎和困境。
三、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
1. 比喻: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增强了表达的形象感染力。
2.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突出表达的效果。
3.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
4. 对比: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写作技巧与写作范文
1. 写作技巧的运用:注意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
2. 写作范文的阅读与分析:通过阅读好的范文,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加以理解和掌握,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三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_(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_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人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四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