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优秀3篇)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 篇一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愚公为了移山而坚持不懈的故事。这篇文章在初中语文中经常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出现,下面将总结一些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考点。
1. 文言文阅读能力:《愚公移山》是一篇古文,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古文的意思,并能够理解古文中的典型句式和表达方式。
2. 故事情节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是如何坚持不懈的,以及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学生需要能够从文章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主题和寓意。
3. 词语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词语的意思,比如“悲愤”、“望而却步”等。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使用对理解整个故事情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4. 情感态度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包括愚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其他人物对他的反应和评价。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分析这些情感态度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5. 语言运用:学生需要分析古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这些语言运用的作用,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与《愚公移山》相关的一些考点,学生在备考中可以根据这些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 篇二
《愚公移山》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愚公为了移山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价值观念。在初中语文中,这篇文章经常被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出现,下面将总结一些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考点。
1. 主题和寓意:学生需要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主题是指故事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而寓意是指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念。理解主题和寓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人物,学生需要理解他的行为和态度,并分析这些行为和态度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3. 语言运用:学生需要分析古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这些语言运用的作用,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
4. 阅读策略: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这些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5.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模仿《愚公移山》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与《愚公移山》相关的一些考点,学生在备考中可以根据这些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 篇三
人教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
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中考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三、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四、一词多义:
且:
1、 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
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 那么多 )
2、惧其不已 ( 代词,他)
之:
1、跳往助之(代词,他 )
2、虽我之死( 的 )3、以君之力( 助词,的 )
焉:
1、且焉之土石(哪里 )
2、始反一焉( 语气助词 )
固:
汝心之固(顽固) 2.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
今亡亦死(逃走)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
1.面山而居(表修饰)
2.聚室而谋(表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