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实用6篇)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一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在高一历史考试中,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古代文明相关的知识点。

1. 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化、农业经济、工商业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和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 旧石器时代的文明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明包括中国的河姆渡文化、埃及的旧石器时代文明等。

3. 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农业生产。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明有中国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夏文化等,以及埃及的新石器时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等。

4.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的阶段。

5.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对各个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希腊文明的传播对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请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二

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高一历史考试的一大重点内容。在近代史的复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场战争由于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和民族屈辱。

2.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这次改革尽管失败了,但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参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以上是关于近代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一些复习内容,请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记忆,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点,展现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三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四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五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守仁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混乱,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知识点 篇六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最新3篇】

导语: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
高中资料2017-06-07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最新3篇】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知识(实用3篇)

随着时间的推进,期末考如期而至,但不少学生感觉如临大敌,谈考色变!不知你是否也中枪了?面对一些知识点较零碎的科目如化学,不少高一学生感觉复习无从着手,实在任性不起来,已经打包好了高一化学期末考复习知识...
高中资料2018-03-04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知识(实用3篇)

高一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相关知识点总结(精简3篇)

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高中资料2014-07-03
高一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相关知识点总结(精简3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公式知识点归纳【优选3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摩擦...
高中资料2016-07-04
高一物理摩擦力公式知识点归纳【优选3篇】

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精彩6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那么高考如何填报志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供大家参考。  高考填报志愿指南 篇...
高中资料2015-02-06
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精彩6篇)

初一考试反思(优选3篇)

引导语:反思能使人认识事情的本质,从错误的认识中醒悟过来;反思能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人不断改正。小编整理了以下2017高中期末考试反思,供大家参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升中的第一次考试就在...
高中资料2013-03-03
初一考试反思(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