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通用3篇)
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 篇一
幼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闻名。其中,《浪淘沙·目送楚云空》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如下:
目送楚云空,
只影向谁去?
浩荡孤帆影,
空留滟滟波。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以五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幼卿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词的开篇两句“目送楚云空,只影向谁去?”直接表达了词人目送楚云空,不舍的心情。其中“楚云空”一词寓意深远,既有离别之意,也有追随之意。词人将自己比喻为“只影”,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接着,“浩荡孤帆影,空留滟滟波。”这两句则通过形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离别之情。浩荡孤帆影象征着离去的人,而滟滟波则代表着离别的泪水。整首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将词人内心的忧伤与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浪淘沙·目送楚云空》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幼卿在情感表达上的独到之处。首先,他善于利用形象的描写,通过帆影和波浪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孤独无助的心情。其次,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只影”,将楚云空比作离去的人,通过这种比喻,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词人的离别之情。最后,他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词人的伤感和思念。
总的来说,《浪淘沙·目送楚云空》是幼卿情感抒发的一首佳作。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比喻的运用,词人将自己内心的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词人的忧伤和思念。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对离别情感的真实写照。
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 篇二
幼卿的《浪淘沙·目送楚云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该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如下:
目送楚云空,
只影向谁去?
浩荡孤帆影,
空留滟滟波。
这首词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共分为两个意象明确的句子。首句“目送楚云空,只影向谁去?”表达了词人的离别之情。词人将自己比喻为“只影”,将离去的人比喻为“楚云空”,通过这种比喻,词人将离别的心情表达得更加深刻。词的下半部分“浩荡孤帆影,空留滟滟波。”则通过形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离别之情。浩荡孤帆影象征着离去的人,而滟滟波则代表着离别的泪水。整首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将词人内心的忧伤与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浪淘沙·目送楚云空》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情感抒发上的独到之处。首先,他善于利用比喻手法,通过将自己比喻为“只影”、将离去的人比喻为“楚云空”,将复杂的离别情感以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他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通过帆影和波浪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孤独无助的心情。最后,他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词人的忧伤和思念。
总的来说,《浪淘沙·目送楚云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词人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真实。这首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词人的忧伤和思念。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对离别情感的真实写照。
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 篇三
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卿《浪淘沙·目送楚云空》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浪淘沙
幼卿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
漫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
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一陽一人不见,满袖啼红。
幼卿词作鉴赏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人题词于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公。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今甘肃临潭),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这段话表现出上面这首词隐含着一幕婚姻悲剧。又因为这段词出自封建社会一位不幸女子之手笔,读之使人如闻其内心的泣诉,深感封建礼教对人的命运的主宰,即便是今天仍有认识意义。
这首词上片写“目送楚云”,下片又曰“望断斜一陽一”,从中可以看出全篇笔墨集中写两个有情人驿馆偶遇而又倏然而别感人的一幕。“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多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眼前,勾一引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眼前,词人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情人又策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只能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心中有多少凄楚难言之情啊!“楚云”,似说飘泊的行人如浮云般远去,其实又何尝不是暗示昔日的一段恋情,巫山云雨枉断肠;个“空”字,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紧接“目送楚云空”一句,女主人公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前事”,自然是指她“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那段共度的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烟般地永远消失了!当然,如果这些往事真的彻底消失得渺无踪迹,那么倒也干净;可是,如烟往事却又偏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漫留遗恨锁眉峰”,从这句词中可以想见词人空有遗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这句话说的是可怜的荷花,你为什么不春天开放,要迟迟等到夏季呢?你孤负了东风的.深情,现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当是指自己年尚未及笄、兄欲缔姻这件事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这一点幼卿当然是很清楚,然而,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她不便责怪父母,所以,她吞吞吐吐隐约其辞,这也就是诗教的一温一柔敦厚之旨吧!
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接着下片便着重写这次重逢带给词人的悲痛。“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这两句充满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和谓叹,幼卿看来,人生就象随风飘的蓬草,谁想到两个离别多年的恋人,会突然这他乡驿馆见面?然而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为何如此匆匆!“于是词人便写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扬鞭那忍骤花骢“。这一幕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两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见,面对此睛此景,从悲剧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责怪他给马儿狠狠的那一鞭,太无情人,忽地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他骑着的花骢马飞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离去,也不多看自己一眼啊!然而,她心里又何尝不明白:这一刹那间,他内心翻腾何等剧烈的痛苦。正因为他前时欲缔结婚姻未成,对她有误解,有怨气,即所说的”前憾未平“所以才给马儿狠狠一鞭。然而这狠狠一鞭,看似无情却有情啊!的确,这一鞭,悲剧女主人公心里是永远难以消逝。这是因为它象征着心爱的人将会永远地离去;它象征着她与他之间美好的恋情如昙花一现,永远幻灭;它象征着她们的爱情将成为无可弥补的千古遗恨!
“扬鞭”这一句写出了特定的情境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悲剧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剧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难得的传神妙笔。又因为这种传神之笔来源于生活本身,因而也就更为真切动人。表兄策马远去了,但是她还痴痴望着。他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载小,终于消失,可是她仍然痴痴地望着,直到“望断斜一陽
一”。显然,少女时期的初恋失败将使她抱恨终身,可以想见今后的岁月中,她将有多少朝朝暮暮凭栏“目送楚云”、“望断斜一陽一”啊!而这种痛苦词人又只能永远埋藏心灵的最深处,于无人处偷偷啜泣,以至于“满袖啼红”。这绵绵之恨真无尽期呀!这首词不同于一般文人词,因为它是闺阁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挚,不事雕琢。本词哀婉而低沉的倾诉,唱出了封建礼教下多少不幸妇女的心声!
【注释】
①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
②花骢:骏马。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从词前小序可知,幼卿小时候与表兄感情很好,成年后,表兄曾来提亲,但幼卿父母以他未得功名为由拒绝,让女儿另嫁他人。从小序可知,她婚后和表兄在驿馆偶遇,随即匆匆而别,所以写该词表达她心中巨大的遗恨和痛苦。
作者介绍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世,《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其词一首。
译文
幼卿自小时与表兄一起同窗学习,平素喜欢写些诗词文字。快到及笄之年时,表兄欲与幼卿结为连理,前来提亲却被父母以未取得功名为由一口回绝,并将幼卿许配给一个武将。第二年,表兄高中前三甲,去洮房(今甘肃境内)担任职务,而幼卿相公在陕西统兵领将,不期与表兄重逢于驿站。但表兄鞭马向前并未多看幼卿一眼,应是因当时求亲未成而对幼卿耿耿于怀吧。因此作《浪淘沙》以寄托这段情思。
轻盈的云絮,飘逝在楚天的远空,往事就如那浮云散去,无影无踪。徒自留下深探憾恨锁藏在微蹙的眉峰。自是荷花开得晚,负了柔情荡溢的春风。
没有想到在这驿馆与他邂逅相逢,叹人生恰如飘蓬聚匆匆,散也匆匆。那一鞭骤然扬起怎忍心抽打花骢。凝望他飞驰的身影远远消逝在片斜阳暮色中,不由双泪泣落衣袖染成斑斑点点如血渍的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