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通用6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一

第一篇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在物理中,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来描述。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 = Δx / Δt来计算,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公式a = Δv / Δt来计算,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可以用公式Δx = x2 - x1来计算,其中Δx表示位移,x2表示终点位置,x1表示起点位置。

2.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的情况。在直线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沿直线路径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沿直线路径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的。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也是非线性的。

3.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路径运动的情况。在曲线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有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沿曲线路径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在匀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的方向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变速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也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4.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垂直向下方向运动的情况。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公式v = gt和h = 1/2gt^2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和高度,其中v表示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h表示高度。

5. 力和运动

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在力和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有力、质量和加速度。力可以通过牛顿定律来描述,即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二

第二篇内容

1. 动能和功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可以通过公式K = 1/2mv^2来计算,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率乘以时间的积分,可以用公式W = ∫F·ds来计算,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2. 势能和机械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重力势能可以通过公式Ep = mgh来计算,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弹性势能可以通过公式Ep = 1/2kx^2来计算,其中Ep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常数,x表示弹簧变形量。化学势能是物质由于化学反应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可以用公式E = K + Ep来计算,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3.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通过导体的数量。电流可以用公式I = Q / t来计算,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t表示时间。电压是电势差,是电荷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能量。电压可以用公式V = W / Q来计算,其中V表示电压,W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可以用公式R = V / I来计算,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阻和电流成反比。

4. 电路中的功率和电能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功率可以用公式P = W / t来计算,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电能是电路中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 = Pt来计算,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电能也可以通过电压和电荷计算,即E = VQ,其中E表示电能,V表示电压,Q表示电荷。在电路中,电能的消耗和产生可以通过电阻和电流计算,即E = I2Rt,其中E表示电能,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t表示时间。

5. 物体的密度和压强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可以用公式ρ = m / V来计算,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压强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可以用公式P = F / A来计算,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面积。根据帕斯卡原理,一个封闭的液体或气体中的压强在各个方向上是相等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三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四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五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

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归纳 篇六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先驱者

  对自由落体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_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也是世界物理学家。他于1564年诞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终年78岁。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事业,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钟、望远镜和众多的科学专著,而且还为破除宗教迷信、科学偏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伽利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的下落速度要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断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设推导法,对物理思维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萨斜塔做了的自由落体试验,让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两球同时落地,以实践驳倒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但是后来经过历史的严格考证,伽利略并没有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人们却还是把比萨斜塔当作对伽利略的纪念碑。

相关文章

固体酒精的制取高中化学实验汇报(经典3篇)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
高中资料2019-04-04
固体酒精的制取高中化学实验汇报(经典3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精选3篇)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
高中资料2019-02-07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精选3篇)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优质3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分...
高中资料2019-05-06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知识点整理【优质3篇】

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之动量守恒定律(通用3篇)

一、动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 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状...
高中资料2019-07-05
物理第一轮考纲知识复习之动量守恒定律(通用3篇)

高中数学公式参考(精彩3篇)

一.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例1 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 50,100,100,60,50 E(X )=72;Y: 73, 70, 75,72,70 E(Y )=72。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
高中资料2011-07-07
高中数学公式参考(精彩3篇)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数学建模教学论文【精彩3篇】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灵魂,而数学建模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以及加强数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分层次的开展多样的数...
高中资料2015-08-01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数学建模教学论文【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