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知识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展示了元素的基本特性和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不同的特性和性质进行分类,并将它们排列在一张表格中。这个表格被称为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行称为第一周期,它包含了两个元素:氢和氦。第一周期的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壳,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周期表的周期也逐渐增加。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称为碱金属,包括锂、钠、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强的金属性质,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碱金属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元素周期表的最后一列称为惰性气体,包括氦、氖、氩等元素。这些元素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子结构,很难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个规律被称为周期律。周期律表明,元素的性质和特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方面。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工具。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性和性质,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也推动了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总而言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知识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展示了元素的基本特性和性质,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工具。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知识和进行化学实验都非常重要。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篇二:化学键的种类及其特性
化学键是用于连接原子的强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化学键的种类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质。
离子键是由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使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是典型的晶体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稳定的电子结构。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等不同类型。共价键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是典型的分子化合物。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在金属键中,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并形成一个电子云。这个电子云可以自由地在金属结构中移动,形成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金属键通常具有低熔点和高电导率。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直接影响了物质的性质和特性。离子键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电导率,而共价键通常具有较弱的溶解性和电导率。金属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但在化学反应中较为不活泼。
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化学键的研究也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总而言之,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特性。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了解化学键对于理解化学知识和进行实验研究都非常重要。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篇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从必修一的化学课本开始,就要做好学习规划。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概念、符号
定义
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
n
衡量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
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1mol任何物质所含粒子数。
NA有单位:mol-1或/mol,读作每摩尔,
NA≈6.02×1023mol-1。
摩尔质量:
M
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气体摩尔体积:
Vm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某溶质B物质的量。
①公式中的V必须是溶液的.体积;将1L水溶解溶质或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1L。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3、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4、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W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ρ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要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
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
②称取(或量
取)③溶解(静置冷却)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Na2CO3 5.3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1-2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