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精彩3篇)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地球与地理环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赤道周长和极半径来确定。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每24小时完成一次,使得地球上的日夜交替。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每365.25天完成一次,形成了年份。
3. 地球的大气圈
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外围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一些杂质组成。大气圈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地球的地壳和板块构造
地球的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板块,它们以不断运动的方式互相碰撞、分离和滑动,形成了地壳变动和地震等现象。
地球上的水资源
1. 水的分布和类型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中。水的类型包括海水、淡水和咸水,其中淡水是最为重要的水资源。
2.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海洋、湖泊、河流、植物和地下水等地方蒸发成水蒸气,然后通过凝结形成云,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
水资源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水资源的短缺会导致干旱、饥荒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人类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二
地球上的气候与环境
1. 气候与气候要素
气候是指在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候带是指地球上按照纬度划分的不同气候区域。根据气候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将气候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气候要素的变化。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它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4. 气候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的气候环境。
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
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要素
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生态环境的要素包括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人类活动等。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砍伐、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灭绝等。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和不耗尽自然资源,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1、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
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2、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
③多暴雨
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
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4、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5、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④农业需水量大
6、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
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
低纬的高山地区
3、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
如:⑴沙漠中的绿洲;
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