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优质3篇)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篇一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属性和特征。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者来说,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水平的行称为周期,垂直的列称为族。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行是1周期,第二行是2周期,依此类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是1族,第二列是2族,一直到第十八列是18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和符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符号来表示它。符号通常是由元素的拉丁名字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的。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钠元素的符号是Na。此外,元素还有一个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的原子数量。原子序数通常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征和属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在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周期表的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它们通常是不良的导电体。在周期表的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不如金属元素那么明显。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一些重要的元素。例如,氢元素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它的原子序数为1。氢元素是唯一一个没有中子的元素。氧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序数为8。氧元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水和空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钠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序数为11。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离子。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通过观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性质。元素周期表也是化学反应和方程式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
总之,高一化学学习者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命名和符号、元素的特征和属性、重要元素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用途。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高一化学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篇二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展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属性和特征。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者来说,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继续对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周期性规律。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云与原子核的吸引力增大。另外,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内也会发生变化,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云与原子核的吸引力增大,导致原子半径减小。除了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也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的1、2、13至18族被称为主族元素,它们的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通常为1、2、3、4、5、6、7、8,分别对应1至8周期。副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3至12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不是1、2、3、4、5、6、7、8。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光泽、良好的延展性和塑性,以及较低的电离能和电负性。非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周期表的右侧,它们通常是不良的导电体。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无光泽、脆性、较高的电离能和电负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部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不如金属元素那么明显。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多种氧化态、形成有色化合物、能够形成复合物等。
总之,高一化学学习者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主族和副族的特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高一化学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篇三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排满时)
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2.几种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
(3)质子数=原子序数
(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注意: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
单质质量最轻的元素:H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
最不活泼的元素:He
最轻的金属单质:Li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其次是Si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其次是Fe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Cs(不考虑Fr)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不考虑FrOH)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
4.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的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对象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所以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微观概念,指元素的具体的某种原子
特征
以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性质通过形成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因为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天然存在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
具有真实的质量,不同核素的质量不相同
决定因素
质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一化学知识重点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 + Cl2 →(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