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通用3篇】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 篇一
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中,强调了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将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够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的教学实践对于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 篇二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责任。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中,明确了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下面将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
首先,教师应扮演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正确的养生方法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扮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教师应扮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扮演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 篇三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要点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教师观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
,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