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精简6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一
化学中,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剂的性质。在初三化学学习中,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初三化学中涉及溶解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表示,即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也可以用摩尔分数表示,即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之比;还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即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克服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压力:对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而对气体溶质来说,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
- 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相反,相互作用力越弱,溶解度越小。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存在。
- 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质量超过溶解度时,溶液被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稍有扰动就会析出。
4. 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对于气体溶质来说,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预测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二
化学中,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初三化学中涉及溶解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表示,即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也可以用摩尔分数表示,即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之比;还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即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克服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压力:对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而对气体溶质来说,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
- 相互作用力: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相反,相互作用力越弱,溶解度越小。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质量达到溶解度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存在。
- 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的质量超过溶解度时,溶液被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稍有扰动就会析出。
4. 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对于气体溶质来说,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预测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通过对初三化学中溶解度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溶解现象和进行实验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三
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四点理解溶解度概念:
①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②100g溶剂。此处100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③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单位: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5、二角度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加以比较。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的归纳2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
(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
7.物质的分类:
(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
(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增减溶质,溶剂,改变温度)。
(4)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识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几个要素的含义,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6)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跟压强成正比毛茛温度成反比)
(二)物质的知识
1.水
(1)知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了解气体的体积比),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两种气体的鉴别。
(2)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水的组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水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以及反应表达式。
(4)水的污染和净化,其中污染的原因,和净化的方法。
(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物质的式量计算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
(其中(1)根据化合物质量,求它们所含元素的质量(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相应的化合物的质量)。
5.溶解度的计算
(1)已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或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求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
(四)实验
1.常用仪器的识别。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3)量筒,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4)托盘天平,砝码的使用。
(5)试管中(固体液体)加热的正确使用。
(6)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过滤的操作)(蒸发的操作)。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四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相信通过上面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相信上面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识点的讲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五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间有一定量的关系。由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推算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所含的溶剂和溶质量;
(3)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在蒸发掉一定量溶剂后析出的结晶量;
(4)由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饱和溶液由于温度改变(或同时有溶剂量改变),析出结晶的量。
(5)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的归纳 篇六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相信通过上面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化学结晶的方法知识点讲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结晶的方法知识还记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上面对化学中结晶的方法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