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经典6篇】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先进的榜样。作为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参与者,我深受鼓舞和启发。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们的事迹,我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先进的三八旗手们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无论是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还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都展现出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做出不平凡的成就,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奋斗,他们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次,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中的榜样们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懂得与同事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协调和解决团队中的问题。他们擅长发挥集体智慧,将个人的力量与团队的力量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就。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不仅在工作中得以体现,更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先进的三八旗手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他们知道,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气馁也不放弃,而是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前行。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和乐观,才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最后,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参与者们在工作中注重自我提升和学习进步。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他们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持续的学习,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还能够为组织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参与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学习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先进的榜样们的品质和精神。他们的热情、团队合作意识、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自我提升的追求,都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将秉持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不断努力并且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二
作为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观察者和学习者,我深深地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和鼓舞。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体会到了人的力量和对社会的责任。以下是我对于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中的榜样们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他们积极投身于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事业。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更注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福祉。
其次,先进的三八旗手们具备了良好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懂得如何激励和引导团队成员,协调和解决团队中的问题,使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和协商。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为工作带来了更好的效果,更为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另外,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中的榜样们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和克服。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不仅使自己更加坚强和自信,也为身边的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激励。
最后,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的参与者们注重自我提升和学习进步。他们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他们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持续的学习,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还能够为组织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观察和学习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了他们的品质和精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领导才能、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自我提升的追求,都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
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室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教室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以前,老师大多是凭经验、观察,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提起“云课堂”,身为“云团队”一员的徐继红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如今‘云课堂’的数据资源,仿佛是为老师提供了‘课堂导航’,让老师能够采取更加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
就这样,一朵朵“云”飘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适用于合作学习的“云课桌”、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的“云朗读”、呈现学校历史的“彩云墙”、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开展劳动教育的“云厨房”、展示学生手工作品的“云展馆”……这一切,把学习生活与移动应用完美契合。
今天,“云课堂”3.0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6个指标,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数字画像,让老师们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潜力所在,更全面地来看待孩子的发展。
吴蓉瑾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为学生勾画的“数字画像”比作“放篮子”,“当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被汇总起来,放进了一个‘篮子’,再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便会对孩子成长有了更科学的'指导。”
教育均衡发展是吴蓉瑾 的另一个“教育梦想”。3年前,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今天,这所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年度三八旗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对等的地位来进行交流,树立平等的教学思想。教学是平等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平等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也同样受到教育。不是说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才是尊重,也不是说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百般挑剔就是不尊重。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负责,你站在讲台上时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
学生产生影响,把每节课上好才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重。
理解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创造和谐的教学关系。有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好管”,我觉得十分正常,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理应有更多的个性。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热爱学习的,他们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对未知世界充满兴趣,他们只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学会了直立行走,他们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掌握了一门语言,他们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而之所以对学习感到懈怠,是因为失去了兴趣。所以与其用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到课率,不如把课堂内容设计的更加精彩来吸引学生。
宽容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我把教育比作种树,有的学生是桃树,有的学生是梨树,非要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就像把桃树种成梨树一样徒劳。工业设计是交叉学科而不是边缘学科,要建立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艺术到技术、从零售业到制造业、从心理学到环境生态学的大设计观;思维要开放,不受固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设计没有只有更好,没有的标准只有评价的角度不同,设计多元化已成为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教学的主体是学而不是教,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__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参加一个学生的科技社团活动,有个工程师协会的学生发问:“你为什么学工程?”如果是中国学生,答案可能是家长的建议、社会的需要、就业的前景等等,而美国学生自己的答案是:“it"scool!”从这个答案上我看到了美国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学习热情,这恰恰是我们中国学生所缺乏的。
习总书记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我们的教育从中小学开始就强调共性的东西,强调标准答案和统一考试,习总书记指出了个性教育的重要性。所谓教学,重心不在教,而在于学,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