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推荐3篇】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篇一
标题:小数点的移动与对应数值的变化
引言:
本节课主要介绍小数点的移动以及对应数值的变化。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并能够正确地计算移动后的数值。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和实例引起学生对小数点移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时,数值会发生什么变化?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数值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探究(10分钟)
1.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 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3.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数值变大十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值变小十倍。
三、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讲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进行说明。
2.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3.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给学生一些小数点移动的应用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利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3. 提供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和对应数值的变化。
2. 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篇二
标题:小数点移动的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引言:
本节课将进一步讲解小数点的移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掌握。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点移动的应用与问题解决。
二、探究(1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办法。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讲解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具体的计算实例进行说明。
2.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3.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给学生一些复杂的应用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利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
3. 提供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小数点移动的应用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篇三
小学四年级小数点的移动的数学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兰淑珍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
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二、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而教材是静态的,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处理教材。这节课教师把静态的情境变成了可操作的场景,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如:教师把磁铁当作小数点进行移动和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理念。
三、以问题的形成和培养为抓手。
这节课在教学中提出了如:“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顾客?”“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小数?”“你发现了从4·00元到0·04元的变化规律了吗?”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问题,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个性发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教师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和平共处。激励性的语言随处可见。如:“真厉害!真聪明!不着急!掌声送给他!”等。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下面对这节课提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1、对新知识的处理缺乏探究性。
2、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板书不够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