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优选4篇)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介绍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成正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成正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学生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详细介绍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
3. 实验探究(1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成正比例的量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能够发现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验证成正比例的特点。
4. 拓展运用(15分钟)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将成正比例的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归纳总结(5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进一步梳理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对成正比例的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你觉得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五、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1. 概念: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恒定的;
2. 特点:当一个量增加(减少)时,另一个量也相应地增加(减少)。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将成正比例的量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能够将成正比例的量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学生实例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是否存在成正比例的关系?如果存在,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2. 实例分析(10分钟)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食材的价格和数量、行走的时间和距离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成正比例关系。
3.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成正比例的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10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
4. 拓展运用(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寻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成正比例的量解决,并进行报告和分享。
5. 总结归纳(5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成正比例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购买食材的价格和数量;
2. 行走的时间和距离;
3. ……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应用成正比例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三
说教学内容:
成正比例的量
说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
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
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
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实施,教具的应用均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这些数量间藏在许多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直接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产探索为主,合伯交流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学思路展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师生携手,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的学习,所以我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汽车路程和时间的统计表,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的问题(用多媒全出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交流后回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
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在学生回答后即使还很完整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骤、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这步骤中学生装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我出示例2后,直接说:请同学们利用我们研究例1的步骤和研究方法,自己来研究一下布的数量和总价,你们又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