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预防措施【精选5篇】
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篇一
设备维修是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但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次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手段。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保养工作包括清洁设备、润滑部件、更换磨损零部件等,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培训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频率。因此,为操作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非常重要。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常见故障排除等。通过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3.设备备件管理
设备备件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维修的效率和成本。建立备件清单,并及时采购和储备常用备件,可以减少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停机时间。此外,对备件进行分类和标识,定期检查备件的库存和质量,也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4.合理使用设备
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条件也会影响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合理使用设备包括遵守设备的使用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频繁启停设备等。此外,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也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5.记录和分析设备故障
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故障模式和规律,为后续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和频率,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和停机时间。
综上所述,设备维修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培训操作人员、设备备件管理、合理使用设备以及记录和分析设备故障,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次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篇二
设备维修是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但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次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和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手段。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保养工作包括清洁设备、润滑部件、更换磨损零部件等,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培训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频率。因此,为操作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非常重要。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常见故障排除等。通过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3.设备备件管理
设备备件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维修的效率和成本。建立备件清单,并及时采购和储备常用备件,可以减少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停机时间。此外,对备件进行分类和标识,定期检查备件的库存和质量,也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4.合理使用设备
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条件也会影响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合理使用设备包括遵守设备的使用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频繁启停设备等。此外,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也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5.记录和分析设备故障
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故障模式和规律,为后续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和频率,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和停机时间。
综上所述,设备维修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培训操作人员、设备备件管理、合理使用设备以及记录和分析设备故障,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次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篇三
检修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供电分厂所辖设备包括电力电缆及高低压电气设备、供排水管网及相关设备、通讯设施及大量的通风降温设施等。如果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检修,从作业前的工器具和材料的准备、设备停运、故障点检修处理、试车到恢复运行,每个阶段都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供电分厂检修作业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多种类型作业混合,多种危险因素并存
1.1.1交叉作业
由于检修作业经常是多工种、多工序相互配合,同时在多个工作层面交叉进行,因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一旦某一细小环节出现失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极大。此种情况在供电分厂的高压电气检修、管网抢修和水源深水井检修中最为常见。
1.1.2电气检修作业
目前,供电分厂拥有3个电压等级(1lOkV、35kV、6kV)的14个一级配电所,管辖的6kV架空线路15条共60km;35kV架空线路1条共4km;llOkV架空线路4条共35km;高压电缆总长180km。维护范围遍及全厂各个角落,点多、面广、线长。在辖区内架空或地埋的电力电缆、变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特别是电缆隧道的检修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造成触电、电弧灼伤,甚至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1.1.3登高作业
供电分厂所辖的电气、通讯、管网等检修工作中登高作业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供电分厂自成立以来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及未遂事故就有4起之多,其中,1993年4月,发生高处坠落重伤事故,导致供电分厂长周期安全生产记录被中断。
1.2 作业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
供电分厂的设备检修作业常常需要在一些危险场地进行若在场地狭窄、通风不畅、高空高压、地面高低不平、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照明不足等恶劣环境中进行,都有可能对检修人员造成伤害。如在排水井疏通、电缆隧道内及1lOkV铁塔上等分厂一级危险点源区域作业,就极易发生各种事故。
1.3人工作业多,事故概率高
检修中拆装的机器设备、部件经常需要多次吊运,在人工扶、推、拉、抬以及使用各种手工或半机械化的工具的情况下,人机接触频繁,险情增多,发生事故的概率较高。如水泵或高压电机检修、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大修等工作,施工作业人员多、涉及工种多,同时作业环境狭小,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1.4检修安全管理难度大
检修工程量大、周期短,参加检修的单位、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管理难度大;而检修作业又需在特定场所多工种协调配合下按要求的工期完成,这样,就会出现因抢工期违章增多、安全监督不到位等管理漏洞,容易发生事故。
1.5大量的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增加了新的危险因素
当前供电分厂为满足山西企业三期工程电力负荷的供应,对llOkV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改造,水源防汛线路和通讯等方面都引进了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或设施,使危险点源相对集中;由于自动化程度要求高,职
工维护和检修技术水平跟不上,产生新的危险因素。
检修作业事故的特点
从供电分厂历年来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来看,存在下列特点:
2.1检修伤害事故的概率高,伤害严重程度大
供电分厂自成立以来(1990年8月~2004年1月)共发生人身伤害事故26起,检修过程中发生12起,占全部事故的46%,3起重伤事故有2起发生在检修施工过程中。由此可见,检修工作中的伤害事故发生率高,伤害程度严重。
2.2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突出
从伤亡事故类别分析,检修工作中发生事故总数12起伤12人,其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比较突出。在各类检修事故中,机械伤害4起4人占33.3%,居第一位;物体打击’3起3人占25%,居第二位;高处坠落2起2人占16.7%,居第三位。这3类事故合计占到检修事故总数的75%。
2.3检修事故伤害以电工和钳工工种为多
供电分厂检修工种主要有电工;钳工、管工、焊工等。从所发生的12起检修事故的工种统计来看,电工5人;钳工3人;管工2人;其他2人。其中,电工占41.7%;钳工占25%。
事故防范措施
要保证供电分厂内部及外委检修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
3.1建立完善的检修安全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供电分厂从检修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水电管理特色的较为完善的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有关检修工作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检修工程按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运作,项目经理或施工单位一把手是该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一名安全员协调和管理具体安全工作,参与施工的各级各类人员按照各自的安全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安全工作;设备部门将项目部或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管理和指导,安全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检修作业以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分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作为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3.2做好检修项目安全措施的编制和审批
检修项目任务单下发后,项目部或施工单位必须针对检修任务,分析施工工艺和现场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安全策划,制定出具体安全措施,形成书面文件,并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审批表经设备部门和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检修。对较大的施工项目还有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措施。这些安全措施都作为一项必须和重要内容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3.3加强检修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的安全教育
项目部或施工单位应根据制定出的安全措施;并结合同类检修工作中曾出现过的事故案例、检修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等情况,做好检修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一般由安全员进行,主要对象为所有参加检修施工人员。由于检修工作情况复杂,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问题,因此应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和施工进度在班前安排施工任务时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3.4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和安全确认制
对任何检修施工项目,检修单位接到工作任务后,施工前必须按程序办理停电工作票和机械工作票,然后到工作现场进行安全确认,确认的主要内容有:检修的设备编号与工作票上检修设备编号相符;检修设备的电源开关、阀门等处于关闭状态,检修设备与未检修设备之间相关的开关、阀门必须有明显的分界线;检修场地的井、坑、沟、洞等必须有盖板,平台有防护栏杆;各种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在设备电源、启动开关处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示牌,检修现场悬挂“安全文明施工牌”。对上述内容经确认无任何隐患后,方可开工。
3.5做好施工过程控制
事故大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因此,做好施工过程控制是检修安全管理的关键,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5.1要找到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并将其作为安全检查控制的重点。
3.5.2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各级管理干部和安全员的作用,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决不能拖延推诿。
3.5.3教育职工要树立集体安全观念,严守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伤害他人”。
3.5.4广泛开展“安全预知预想”活动。预知预想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施工人员上班之后干活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预知预想活动,以便提高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5.5坚持“4S”活动与定置管理,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检修过程中坚持“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做到检修工器具排列整齐有序,垃圾、油污等及时清理,保持作业环境清洁卫生,安全通道畅通,废物分类存放在指定地点,为检修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完毕后必须将因施工需要而拆除的设施予以完好恢复,施工现场做到场清料净,所有施工人员都完全撤离现场后,经检查确认无误,方可试车。
3.6强化外委项目检修施工的安全管理
对外委项目检修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委托单位(或部门)、施工单位、生产单位(或部门)、安全部门4方各负其责,共同遵守安全规定,有序地组织实施,才能确保施工安全。具体而言,委托单位认真审核施工方案,对工程工期、参与人员技术资质及施工质量把好关;施工单位认真办理安全文明施工审批的各项手续,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各项管理;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作业前对检修施工人员进行所检修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安全技术交底,做好交底记录,并加强督查;安全部门认真审核施工安全措施,提出针对性的补充意见,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外委项目检修全过程的安全。
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篇四
1、泵站机电设施维修质量的影响因素
我国大多数泵站的运行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维修人员能够找出设备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但却难以对各项设施参数进行较好的掌握。此种管理模式造成双方人员在开展交接工作的过程中无法顺利完成。此外,做好机电设备的常规维护工作有利于确保泵站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在工作过程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对其进行维修时往往会存在部分质量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泵站的正常工作。首先,泵站机电设施维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未落实好监督工作,泵站机电设施包括许多型号较大的系统化的作业设备,往往会由于某个部位发生的故障造成整个系统无法继续运行。然而,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一些维修人员并未根据设备维修要求来开展维修工作,操作方法不当极易造成机电设备再次发生故障,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维修质量;其次,泵站机电设施运行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严谨性,通过开展实际工作可以得出,在起初运行管理泵站机电设施的过程中就存在大量的疏漏之处,并且大型机电设备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多,导致了负责维护运行的人员常常会由于只重视资金方面的投入却忽视了设备的常规检修工作,以为花钱购置的设备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就无法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对其加以解决;再次,未明确维修质量问题责任负责人,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泵站的大型机电设施,但是,由于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常规的运行管理工作和维护工作并不隶属于同一个部门,从而造成了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于维修技术人员,而且维修技术人员也不能做到较好的理解管理运行系统的规定,因此,一旦在设备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很难切实提高维修质量;最后,管理人员本身具备的能力良莠不齐,在维修泵站机电设备时,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坚持正常工作的原则,未能对设备出现的问题加以充分分析,造成了维修不全面。而且设施的类型非常多,不易操作,维修运行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较低以及不能全面掌握设备参数等问题均属于对我国当前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因此,有关人员必须高度关注此问题,一起研究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合理措施。
2、解决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从社会领域的总体方向出发,要想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然而,建立健全管理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所获得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在工作中加强维修和运行设备人员的沟通,仔细列举出设施出现问题的具体部位,从而不仅使维修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也缓解了设备维修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落实责任人的现象;其次,针对负责维护设备的技术人员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一定要确保此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加强技术上的交流和学习,标准化操作,专业化学习,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严格精准的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另外,交流技术时也有助于从业人员树立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中,才能够从根本上使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问题得以解决;再次,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不允许由于需要投入资金而搁置,仔细观察机电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所有零件均处在正常的状态,这才真正属于有效发挥高投入并获取高回报的合理方法;最后,重视先进设施与先进技术的引进,泵站机电设施包括各种类型,要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就一定要做到及时对设施进行更换,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退化的设备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也较易发生故障,引进新设备时应该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从而既有利于减少维修次数和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够使工作效率与经济收益得到较大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泵站不仅在我国的农业灌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泵站机电设备的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着农业灌溉以及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检修泵站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存在的质量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提高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确保泵站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泵站工作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设备维修预防措施 篇五
1.医疗设备维修中的电击伤害
1.1电击伤害危害
人类遭受电击后,会出现生理学变化,并且肌肉会发生收缩,导致癫痫、神经系统损伤或是肌肉麻痹等。而且还可能导致热、化学、电以及其他损伤,甚至出现联合伤害。高压电还可能导致肌肉坏死或其他内部组织坏死,而且电击时间越长,身体损伤严重程度越大。
1.2电击伤害预防
安全熟练用电,对触电伤害有一定了解,掌握电击伤害相关知识,并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学会在电击伤害现场的自我救助,提升医疗设备本身用电安全性。执行各项安全用电技术规范流程:
①只有专业人员可以触碰电气设备和线路。
②需要具备安全可靠的绝缘措施。
③要具备良好的接地和接零措施。
④要具备灵敏的保护切断装置。
⑤在进行维修时,要切断电源。必须带电操作时,要准备好保护措施。
1.3电击伤害急救
①使用绝缘物品快速切断电源。
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③对外伤和灼烧伤进行简单处理,防治感染。如果出现烧伤,将烧伤位置完全固定。用干净的纱布包裹烧伤位置,如果条件允许,可在绑上绷带。
④给予患者保暖措施,尽量不要移动患者,并且救护人员注意自身保护。
2.医疗设备维修中的电离辐射伤害
2.1电离辐射危害
当人体受到电离辐射量超过一定剂量时,会出现电离辐射伤害。在电离辐射作用下,人体极度敏感,会出现放射病,引发全身反应,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病变最为明显。此外,电离辐射还会造成皮肤损伤、白细胞减少甚至还会造成人体出现癌变。
2.2电离辐射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电离辐射带来的危害,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防护。
2.2.1时间防护无论是什么样的辐射,人体都有承受范围,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辐射危害也会逐渐增大。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密切注意放射性工作时间,达到减少放射剂量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暴露时间:
①不在新技术或者是不熟练的技术中使用放射性核素;
②在放射性核素操作中不能急躁,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
③操作完成后要回收所有放射性核素;
④在短时间内清除放射性核素废物;
⑤在放射性区域中停留时间尽量较短。
2.2.2距离防护与放射源距离越远,人体所受辐射量越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γ射线和X射线使用最为频繁,而且剂量率和同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装置和器械方法来增加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2.2.3屏蔽防护在维修人员和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屏障,使原子序数大的物质被吸收,让小分子放射物质透过,会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剂量。常用屏蔽防护的材料有铅、铅玻璃、钢筋水泥等,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树脂材料。
3.医疗设备维修中的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当所要维修的机械设备中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以及加工件与人体直接接触后所引发的剪切、夹击、碾压、碰撞、绞、刺、割等多种形式造成的伤害。此外,转动机械所暴露在外的传动部分以及往复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机械损伤也是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而容易造成机械损伤的机械和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掘进机械、钻探机械、通风排水设备、运输机械、装载机械、破碎机械、选矿设备以及其他转动设备等。
3.1机械伤害的常见原因
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维修人员自身操作失误或是在工作中进入误区所致;
②机械不安全状态。一般由机器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所致。
3.2机械伤害的急救措施
①发生机械伤害后,要保持冷静,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患者呼吸、脉搏,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血压测量。根据患者伤势选择进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措施。
②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疗单位求救。
③优先处理颅脑外伤、肝、脾、胸伤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随后再处理肢体出血和骨折等。
④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被异物堵塞。
⑤若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⑥伤者出血,进行包扎止血。
⑦如果患者脉搏微弱或不存在,则进行心肺复苏。
⑧对于背伤较为严重的伤者,在搬运过程中要相当注意。
⑨让伤者平卧休息,如有呕吐,再无颈部骨折的情况下防止伤者噎塞。
⑩检查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剧烈移动。救护人员尽可能安慰伤者,消除患者恐惧。不能给予昏迷或者半昏迷伤者喝水,否则可能会造成窒息。
4.医疗设备维修中高温高压危害
4.1高温高压危害风险
在医疗设备维修中,常常会遇到高压蒸汽灭菌柜等一些消毒设备,此类医疗设备往往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进行,如果维修前未能做好相应防护措施,可能会因为高温高压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损伤。还可能因为压力缘故,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问题。
4.2高温高压危害急救措施
①拨打120急救电话。
②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轻度烧伤患者,可用冷水浸泡烧伤部位,并简单包扎。
③让患者保持平稳。
④使患者呼吸顺畅。
⑤整个过程中动作轻柔。
⑥简单清洗患者创面,不能弄破水疱。
5.医疗设备维修中实验室伤害
5.1实验室伤害危害原因
①直接原因。由易燃性、腐蚀性、酸碱性等化学药品直接导致。
②危险和有害物质。压缩或者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等时可能造成危害。
5.2进入实验室前防护措施
在维修人员进入实验室后,可能会接触大量微生物。因此,维修人员要按照实验室标准进行着装。在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必须将工作服穿戴整齐,且在离开实验室时脱下工作服,并将其留在试验区,如果手部出现皮损,必须要穿戴手套;进入二级实验室时,还需佩戴口罩,并在工作服外添加罩衫,做好全面防护。如果设备存在微生物污染现象,则需要先消毒,然后再进行维修。
5.3实验室危害处理
火灾处理。
①固体可燃物燃烧。此类物体燃烧可使用水或者水溶液进行灭火。
②可燃性液体、气体等燃烧。此类物体燃烧可使用CO2、干粉、泡沫等方式灭火。
③电气火灾。此类物体燃烧可使用干粉、CO2进行灭火。
④可燃性金属燃烧。必须使用特定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操作。其他种类的危害可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处理。
6.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是医院重要工作,维修工作中存在多种风险威胁,出于安全性考虑,要做好安全保护环节,并纳入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制定相应对策,对医疗设备维修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需要对维修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风险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并提前预防,而且熟知每一项风险发生后的相应处理对策,争取将安全性做到最佳。